紡機業何時談配置
人們在評價一臺電腦的性價比時,第一句話就是:“這臺電腦是多少的配置?”這里的配置主要是從電腦主要部件來說的,如主機是什么性能,顯示器是什么牌子,硬盤多大、處理速度多快等等。由此及彼,對紡織設備來說,同樣也該談談配置。
我們一般談紡機只談整機,而機械的部件、零件、配套件和所用的器材與主機融于一體密不可分。最近幾年,我國紡織器材和配套件的技術水平和質量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如紡紗用皮輥、皮圈、紗管、錠帶等等都有長足發展。
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們的產品多而不優,多而不精,品種還遠沒有適應市場需求。更新換代慢,技術含量低。
為什么這么說?我國的紡機電氣部分的主導PLC幾乎全部進口,而國產PLC性能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且使用率很低。再拿機械傳動部分來說,以劍桿織機為例,我國自行研制的劍桿頭和劍桿帶不過關,使用壽命短,進口的該類配件使用壽命多達8000小時,國產的一般能達到4000小時就已算是相當不錯的了。再比如噴氣織機的噴嘴,同樣以進口為主。很明顯,我們的技術水平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另外,國產無梭織機的墻板和主軸的銜接處工藝不精細,導致紡機在操作過程中因震動過大而磨損加重,使其使用壽命縮短。由此可見,我們的加工工藝、加工質量也同樣亟待提高。
那么,我國的紡機業面對國外品牌的沖擊,又該如何適應市場經濟?很顯然,我們應該建立自己的紡機品牌,更為關鍵的是要樹立紡機配套件的品牌,就像一提起電腦的CPU,人們就想起INTEL一樣。而通過研制配套件產品的品牌,可以帶動紡機整體水平的提高。
具體又該怎么做呢?增加配套件的技術含量是首要任務。要根據主機配套的要求,追蹤新技術的發展,開發研制高新技術的紡織器材和配套件,如高檔無梭織機的劍桿頭、劍桿帶、噴嘴和印花機的導帶、預縮帶,針織、非織造布用針等多種器材和配套件。
提高紡織器材配套件的質量是紡機行業的當務之急。抓質量要從產品設計的可靠性做起,做好質量認證工作,建立企業的質量保證體系。同時,紡機配套件的發展,要與多方面的工作相結合:與使用工藝緊密結合,滿足紡織使用工藝要求;與主機配套緊密結合,同步發展,改進提高。
政府相關部門的行業導向也很重要,紡織工業“十五”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到“十五”末期也就是說到2005年,通過技術裝備的更新改造,要有50%的紡紗設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40%的染整設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無疑為我國紡機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高人們的意識,使我們都意識到紡機零配件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振興我國紡機業。也許到那天,業內人士一談起紡機,也會說:這臺紡機的最高配置是國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