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設限紡織品醉翁之意不在酒
持續10年的中美貿易爭端本周再起波瀾。美國東部時間11月17日,美國商務部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作出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針織布、胸衣、袍服三種紡織品提出磋商請求。這實際上意味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3個月之后,對美國的紡織品出口再次遭遇配額限制。
中國就美對華紡織品設限的最新態度
商務部今天向記者證實了中國赴美采購計劃延緩的消息,按照原訂計劃,第二個赴美大采購的貿易代表團本應在本周三出發。對有媒體報道稱我國將提高美國部分進口商品關稅,商務部表示,這主要是對美國201鋼鐵案的回應,和此次紡織品設限一事沒有直接關聯。
此外,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昨天已經緊急約見了美國駐華大使雷德,就美國政府對中國三種紡織品提出磋商請求一事進行交涉,闡明了中國政府對美方擬對中國三種紡織品重新設限的決定表示極大遺憾并堅決反對的立場。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崇泉:“美國政府不顧中方的強烈反對,作出磋商決定,違背了世貿組織自由貿易透明度和非歧視原則。作為世貿組織成員,中國將保留訴諸世貿組織相關機構,維護本國產業權益的權利。”
在此之前,外交部副部長周文重也于19日下午緊急約見了美國駐華大使雷德,中國政府對美方不顧中方堅決反對作出此決定感到震驚并表示不滿,并希望美國政府能從中美關系大局出發,改變錯誤決定。
在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記者了解到,按照我國入世議定書規定,美國公布“磋商”決定后,將進入中美兩國政府間的磋商議程,也就是說消息宣布后60天,特保才真正啟動。在這60天里,中美雙方將就一些細節和技術性問題進行磋商,比如美國對中國紡織品實施自主控制還是限制;控制比例是按年增長率7.5%還是合理上浮;特保啟動時間是以中國商品報關時間計算,還是以到岸時間計算。這一輪磋商主要依靠政府和法律專家來完成。
如果中美之間不能達成令雙方都滿意的解決辦法,中國對美國出口的上述三種紡織品的數量年增長率將不能超過7.5% 實際上,美國政府此次針對中國紡織品的舉動并非突然。早在去年,美國就曾對歐盟等地出口的鋼鐵啟動了201保障措施,加征高額關稅。而從下個月12日起,美國還將實施兩部法規,強制推行食品企業注冊和進口食品提前通報制度,進一步提高食品進口門檻。種種跡象表明,貿易保護主義正在美國抬頭。
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抬頭
紡織服裝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既是中國的傳統產業,也是目前中國國際競爭力較強的產業之一。而在美國,受產業結構調整影響,已經退化為夕陽產業,失業問題在紡織行業表現尤為突出。據美國勞工部的統計資料顯示,今年7月美紡織成衣業平均每天有587人失業,單月失業人口達1.82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就業人數減少60400人。平靜了兩年多的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再起,正是在這樣一個產業大背景下展開的。
其實,不僅是紡織品,今年以來,美國已對中國多種商品提出貿易設限要求,如彩電的反傾銷、電池的知識產權調查等。幾乎與提出對紡織品設限請求同時,今年7月,由美國14家家具生產企業組成的美國家具生產商合法貿易協會也聯合向美政府遞交了反傾銷申請,聲稱中國產品已對美國家具行業造成嚴重打擊。
另外,不僅是針對中國,近年來,美國與其他貿易伙伴的摩擦也在加劇。2002年3月,美國以歐盟、日本、韓國、巴西、中國等國鋼鐵產品的出口嚴重影響了美國鋼鐵業為由,對這些國家的鋼鐵產品征收8%到30%不等的附加稅。日前,世界貿易組織裁定,美國的做法違反了世貿組織的規則。
美國這次對中國部分紡織品進口采取限制措施,最重要的理由是,按照世貿協議要求,去年1月份取消紡織品進口配額之后,美國國內的紡織和服裝行業遭受了中國產品的嚴重打擊。美國紡織品制造商協會7月份出臺一份報告說,過去17個月,中國四個領域的紡織品對美出口量增長了920%,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從5%上升到了32%。其實,對于這些說法和做法,美國社會也存在很多不同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