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制設備呼喚“時尚化”
“時尚的上海,要有時尚的博覽會。”這句話出自于上海服裝協(xié)會秘書長徐秀清女士之口。這同時也代表了她對CISMA這樣一個和服裝行業(yè)緊密相關的縫機行業(yè)盛會的看法。
記者:請問您每年都會關注CISMA嗎?這個展覽會和您平時經常提倡的“時尚的上海,要有時尚的博覽會”相一致嗎?
徐秀清:我每天都會收到來自各個地方的各種性質的展覽會邀請函,對于縫制設備行業(yè)的這個全球盛會,我會抽空去參觀。因為時尚之都離不開充滿時尚元素的時裝,而好的時裝是要靠好的設備來完成。 組成時尚這個系統(tǒng)的是一個產業(yè)鏈——時尚的產業(yè)鏈。這個產業(yè)鏈由兩個層次組成,從廣義的層次來講,是以時尚為主線,牽起那些與生活息息相關且透露著最新的流行訊息的產業(yè),比如服裝、服飾、眼鏡、箱包、鞋帽、珠寶、手機以及延伸出來的媒體,IT等等;從另一個層次來講,是指構成某個時尚產業(yè)鏈的上、下游產業(yè)。無疑縫制設備就是服裝行業(yè)必不可少的上游產業(yè)之一,因此它的發(fā)展現(xiàn)狀將對服裝行業(yè)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和制約。而通過這個展覽會我們可以了解它的成長脈絡和精良程度,可以發(fā)現(xiàn)怎樣的設備才是我們最需要的。所以,這個展覽會是完全有她的魅力因素的。 應該說,整個展覽會還是相當成功的。產品品種繁多,各大場館均有展覽側重點,讓人看到了縫制設備行業(yè)的欣欣向榮,也看到了服裝行業(yè)的美好前景。至于說它是否具備了時尚裝備的要求,我看還有一段距離。這只是我個人的見解。
記者:一直以來,我們的主辦方非常努力地爭取讓更多的終端客戶,也就是服裝行業(yè)人士能夠關注這個行業(yè)展覽會,您覺得CISMA還有哪些方面尚需進一步完善?作為服裝行業(yè)的一員,您會親力親為地為兩個行業(yè)的共同發(fā)展做出更具有積極意義的事情嗎?
徐秀清:盡管我們平時的日常事務非常繁雜,但并不會忽視這個展會。我是在展會的第二天帶著20多家服裝企業(yè)的老總或者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前往參觀的。我們清楚這是一個很好的橋梁和溝通平臺。再多的地方展會也比不過這個在自家門口舉辦的展會。但是總有這樣一種感覺,即這個展會似乎更多地側重本行業(yè),而對下游企業(yè)的關注略顯不足,因此建議在宣傳方面應更有針對性、更早些。像我們的國際面輔料展這方面就做得比較成功,始終明確辦展是給下游行業(yè)看的。
記者:您對哪個場館最有興趣,為什么?您覺得三號中國場館里搞的內衣秀和時裝秀,是否體現(xiàn)了設備和服裝相互結合的理念?
徐秀清:我對一號場館更有興趣,因為他們的設備不僅外型設計美觀、充滿人性化,而且這些設備符合服裝工廠的生產工藝要求,功能簡便而又齊全,它們是真正的時尚裝備。至于時裝秀這種形式在設備展會上表演未必能夠達到預期效果,我不是很看好這種形式。
記者:什么叫做真正的時尚裝備展覽會呢?今后應該如何加強CISMA吸引下游客戶關注的程度?
徐秀清:展覽會不在于有多少產品展出,而是看展出的產品有多少是服裝廠喜歡和期待的產品,只有在市場上受青睞并且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產品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時尚裝備”,并且還要有相當多的服裝行業(yè)人士關注的展覽會才是“時尚裝備會”我建議今后可以和每年的服裝服飾博覽會一起搞,交叉或者同時舉行。這樣充滿交流和諧的氣氛,也會使CISMA的實際效果更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