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名展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世界著名的皮革專業展——意大利琳瑯沛麗皮革展是我國引進的一個世界皮革知名會展品牌,也是首個落戶廣州的國際名展。雖然展覽只有短短的三天時間,但給我國會展業留下了不少啟示。
啟示之一:引進來為了走出去。
我國會展業目前尚處于成長期。當國內會展業還僅局限在國內幾個熱點城市進行低水平重復時,跨國會展業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腳步如期而至了。國際名展入穗傳遞著一個信息:隨著競爭日趨激烈,國外大型會展機構紛紛走出國門,不斷將舉辦地移植到全球各地,從而實現會展品牌的延伸和擴張,國際化是會展業的必然趨勢。
啟示之二:品牌力量不需自封。
盡管這是琳瑯沛麗皮革展首次在本土以外辦展,可是代表著歐洲皮革工業產值30%的100多家歐洲企業以及眾多皮革專業人士還是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據統計,來自境外參展商的比例高達70%以上。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目前國內有多少展覽號稱國際展,仿佛只要沾點洋氣就能辦展成功,可是急功近利的思想注定以門庭冷落告終,更談不上產生較持久的生命力。國外培育1個品牌會展至少需要10年,琳瑯沛麗皮革展也是連續舉辦了40多屆才有了今天的效應,急于求成、盲目冒進是不可能培育出國際名展來的。
啟示之三:文化底蘊增添魅力。
文化味是此次展會始終能感受到的氛圍,文化能讓會展產生更為持久的生命力和影響力,眾多國內會展企業對此并不陌生,可是始終少有辦展者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不能直接帶來經濟效益的文化上來。廣東商學院市場戰略研究中心王先慶教授說:“最令人惋惜的是長達半個月的廣交會,在文化方面幾乎是空白,我們為什么不能把中國的京劇、民歌、雜技搬上舞臺,在這個萬商云集的展會上向外國人講述中國商品背后的文化故事?”
啟示之四:服務無處無時不在。
細節表現品牌。展覽中,從地鐵站一出來,雖然離展館還有較長的距離,可是只要一抬眼就能看到清晰的指路牌;展館內不時廣播相關信息,讓人不會錯過每一個精彩內容;參展商的具體展位、就餐區、衛生間等都可以通過詢問工作人員或根據指示圖,輕松地找到等。 相比較而言,國內大多數會展配套服務缺乏,重氣氛輕服務、重交易輕管理使展會質量“縮水”。
啟示之五:務實辦展不喜造勢。
本屆展會只舉行了一個簡短樸實的開幕式,展場布置也十分簡約,清一色的國際標準展位。可是這種樸實的氛圍卻絲毫沒有影響到展會旺盛的人氣。 而國內許多展會,特別是政府辦會,講排場、比規模,為了湊人氣還特地組織大批非專業人士前來助興,領導便忙著剪彩頒獎。這種活生生營造出來的熱鬧氣氛,對于展會真正的交易目的于事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