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發展“瓶頸”需內外施治
總體保持快速、持續、健康發展態勢的同時,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和市場競爭的激烈,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所面臨的瓶頸制約和先天缺陷等問題也不斷“浮出水面”,專家們認為需內外施力共同解決。
全國工商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形勢分析
課題組的研究分析認為,目前民營經濟單靠數量擴張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在全局上繼續保持數量加速擴張的同時,一大批具備條件的民營企業將進入產業結構全面調整優化升級和提高整體素質的階段;隨著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到來,所有企業都要面對技術、人才、質量、品牌、文化、信用等全面競爭;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有企業活力大大增強,外資經濟非常活躍,內資民營企業面臨的是國有企業、外資企業的激烈競爭。
課題組的專家分析,目前整體規模分散、經營模式傳統家族化、產業結構趨同和技術水平較低是民營企業的先天性缺陷;大型民營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尚未形成,產權結構不合理、經營水平偏低、融資難、競爭力不足和缺乏復合型人才,已經成為民營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同時,民營企業家的健康成長面臨諸多挑戰,一些民營企業素質不高,見利忘義,制假造假,偷漏稅,不正當競爭,勞資關系不協調等問題還時有發生。
在自身缺陷之外,民營經濟發展還存在著一些外部環境障礙。如“恐私、怕私、懼私”的傳統觀念仍在束縛人們的手腳;私人財產的保護不完善;一些行政執法部門執法水平偏低;民營經濟在一些地區和行業比重仍然偏小;所有制結構調整沒有完全到位,各地民營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民營經濟與國有經濟優勢互補沒有實現等等。這一系列問題,都有待通過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去克服,需要企業自身和全社會內外施力共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