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美國行遭遇紡織門
溫家寶總理離京赴美正遭遇中美“紡織門”。此前,美方已對中國的針織布、胸衣、袍服實施進口限制。專家認為,美方拿紡織品開刀,很大程度是出于競選考慮,布什必須在“得罪”中國和失去紡織業集中地選票上尋找平衡點。中國目前是紡織品服裝出口大國,但是我們從紡織服裝加工中心變成一個紡織服裝的利潤中心需要走的路還相當遙遠。這次貿易摩擦也有很多值得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反思的東西。
中美貿易爭端再起波瀾。
11月18日,美國商務部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CITA作出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針織布、胸衣、袍服三種紡織品提出磋商請求,這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美國首次啟動對中國紡織品的臨時保障措施。
此次貿易摩擦并非“突如其來”,早在今年上半年,美國紡織品制造商協會ATMI等組織就多次向美國商務部提出對中國紡織品和服裝實施貿易限制的申請。8月19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受理了ATMI等組織提出的對中國產針織布、胸衣和袍服實施保障措施的請求。
“得罪中國”還是“失去選票”
按照美方的說法,美國商務部紡織品服裝協議執行委員之所以會對中國這三大類紡織品提出磋商請求,是因為這三大類紡織品對美國出口激增擾亂了美國國內市場,造成了很多紡織工人失業。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沈驥如研究員分析認為,美國這次臨時限制措施影響的僅僅是少數中國紡織品,市值也不過4億多美元,對解決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和緩解美國制造業失業壓力起不了什么作用。美國政府之所以拿部分中國紡織品開刀,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競選前的政治考慮,布什總統必須在“得罪”中國和失去南部(紡織業集中地區)選票上尋找平衡點。
而美國的《華爾街日報》也在19日撰文指出,政治因素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因為美國已經沒有生產胸衣的工廠,因此限制中國胸衣進口以保護美國就業的說法就令人感到“特別奇怪”。
需要說明的是,美國國內紡織服裝業的不景氣和衰落,是美國經濟政策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跟中國對美出口沒有直接和必然的聯系。中國加入WTO前,美國的紡織服裝業就一直處于衰落的境地,該行業的就業率也一直在下滑。而墨西哥和加拿大根據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的有關規定,在美國紡織品市場上獲得了比較有利的競爭地位。但是從中國正式加入WTO以后,過去不正常的紡織服裝業競爭格局開始發生了一個變化,這只是過去原本扭曲的貿易關系正?;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