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秀生:創造良好市場環境推進信息化建設
程秀生:“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已經出爐,說明了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企業信息化正在越來越成為企業增強活力與競爭力的帶動力量,成為中國企業,尤其是大中型企業發展的新驅動力。
當前,我國要大力推行的有信息技術推廣應用“倍增計劃”、電子政務、企業信息化、電子政務、城市信息化等五個方面。相比國外信息化發達的國家,中國的信息化與它們的差距仍然巨大。我們應抓住機遇,“后來居上”。 推進信息化應用在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過程中,有三大問題應引起人們的重視。 要加大信息應用的力度,首先應關注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系統,創造良好的市場秩序。 本報記者 林敏
日前,“企業信息化500強”的出爐,說明了信息化正成為大中型企業發展前進的新驅動力。同時,從近日信息技術應用大會接二連三的召開,可以看出,我國對信息化越來越重視。信息化關系到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關系到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國對信息技術及其應用效果的認識在逐步提高,對信息化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的理解越來越深入。為此,本報記者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程秀生。
記者:目前我國的信息化現狀如何?
程秀生:從1997年到現在的信息化建設,中國已取得了許多收獲。
第一,信息化意識普遍提高,全國信息化建設的良好氛圍已經形成。國家已經把推進信息化作為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途徑,各地已經把推進信息化建設作為縮小“數字鴻溝”、加快經濟發展的手段,各企業已經把推進信息化作為提高企業生產管理水平、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關鍵。
第二,信息化建設得到了切實推進。一大批信息化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利用公網,組建了180多個全國性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推進了企業信息化、城市信息化、電子商務等試點;西部地區、農村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信息化工作也不斷得到推進,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進步。
第三,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深入,人們從實踐中逐漸認識到,信息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綜合考慮,互聯互通,實現信息資源的交換和共享。
第四,為進一步探索中國特色的信息化建設道路奠定了寶貴基礎和積累了豐富經驗。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在推進信息化的實踐中,結合國情,借鑒有益經驗,初步確立了“抓應用,促發展”、“應用與產業并舉”、“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等具有中國特色的信息化發展思路。 同時,各級領導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穩步提高,信息化政策環境進一步改善等,為中國推進信息化建設創造許多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