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增加產品含金量
目前“中國制造”僅在產量上表現出世界NO.1的水平,而從科技創新角度看“中國制造”競爭力還明顯不足。對此,有不少專家對“中國制造”和“世界工廠”的提法持謹慎樂觀態度。認為 “中國制造”產品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方向發展,是一個必經的階段。 據長城經濟技術研究所的專家介紹,從科技創新的角度來講,“中國制造”的競爭力還遠遠不夠。首先是缺乏完善的創新體制導致國家創新系統不健全。而系統性不強又影響了國家創新系統的效率。具體講獨立的研究機構、高校加大了與企業聯合研究的比重,但研究成果還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從研發經費使用情況來看,國家創新系統建設良好的國家絕大部分研發經費都被企業所占用,而我國的情況卻恰恰相反,研究機構占去大量的經費,企業在國家創新系統中的作用不突出,影響它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這位專家進一步分析說,由于知識產權問題,由于政策、制度不健全以及操作上的困難,也影響了高校、利研機構與企業的合作。比如說,聯合申請專利、聯合發表科技論文的數量和比例都比較少,除了彼此之間合作聯系較少以外,共同研究之后如何保障各自的應有權利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就目前在中國大地上,服裝機械行業的這種問題同樣存在,圍繞知識產權的糾紛是此起彼伏,成為我們最大的無畏消耗之一。從本期開始,我們將陸續登出已經擁有知識產權的產品,一方面促進行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另一方面也是向廣大下游用戶推薦擁有專利的優秀的產品。
上海獅濤服裝機械有限公司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開發國內最早的斷布機,并于1994年順利通過專利申請。其生產的ST-205型無線自動斷布機、ST-206型助彈斷布機擁有“實用新型專利”稱號。獅濤品牌成為客戶信得過產品,成為市場上最受歡迎的前道工序的首選品牌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