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企的品牌困惑
浙江民企聲名鶴起,浙江不乏民企大腕,但在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關鍵路口,相當的大中型民企開始陷入各種困惑之中,寧波西摩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潘志強近來就常為"西摩電器"品牌實施戰略的道路選擇問題而失眠。
中國能生產出眾的優秀產品,卻沒有擁有多少優秀的品牌,很多由中國企業生產的產品,貼著國際品牌的標簽,而中國企業只能在其中賺取微薄的加工費,"中國制造"的品牌弱勢已是不爭的事實,"浙江制造"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
近來經濟學家呼吁,中國企業不應再局限于"世界工廠",而應該極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浙江省省長呂祖善提出希望:"廣大個私民營企業不能只為外國企業打工,中國要有自己堂堂正正的中國制造,浙江制造實際上,這幾乎也是浙江所有有著責任心的民營企業家所共同追求的,金洲集團董事長俞錦方指出:品牌是企業的"魂",金洲管道的目標就是要創立百年品牌。
經過十幾年的"摸爬打滾",小家電企業--寧波西摩電器有限公司在2002年的出口
實績已經達到了3200余萬美元,注冊資金超億元,成為浙江省小家電自營出口占第一位的當地著名品牌企業。而在商場上征戰十幾年的潘志強,創業目標從未動搖過,就是要將企業做大做強,最后創立自己的品牌,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一塊蛋糕"。 對于企業來說,一個強有力的品牌的形成,無疑要經過多年的資本、技術、時間的積累。然而放眼世界級的跨國公司,有著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歷史的"世界品牌"企業比比皆是,有人評價中國企業參與競爭就像一個"3歲孩子與30歲成年人的對壘",難度可想而知,尤其是我們企業的技術能力落后,往往跟著跨國公司的后塵走,或者自己摸著石頭過河,打造" 世界品牌"并非易事。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固然重要,但當今時代,當你還在消化引進的第一代技術時,人家的第二代技術已經研發成熟、下到生產線了。引進技術是個追趕的好辦法,但絕對不是唯一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