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洗衣機到底在搏什么
2003年,中國洗衣機行業波瀾起伏:一方面,以小天鵝、小鴨等為代表的國產洗衣機巨頭紛紛陷入巨虧的境地;另一方面,國外洗衣機趁機在中國操起了價格屠刀,在低端產品市場上頻頻出手……
外資品牌趟價格混水
低價位策略曾經使中國洗衣機企業將處于全面壟斷地位的國外品牌擠出市場,并一舉在市場份額上占據了絕對優勢。此后,隨著國內洗衣機技術的發展,以海爾為代表的中國洗衣機品牌向高端市場的強力推進,使國內高端洗衣機產品的虛高價格大幅度下降,國產洗衣機在高端市場的迅速崛起,不僅擠壓了國外品牌在高端市場上的份額和利潤空間,也使國外洗衣機品牌一度在中國市場上銷聲匿跡。
然而,隨著今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業績的整體下滑,再次讓國外品牌看到了一線生機,以松下為代表的國外洗衣機品牌,頗有幾分東山再起的架勢?! 〉牵澜缃洕拈L期低迷,特別是日韓經濟的嚴重不景氣,使外資洗衣機曾經一度陷入被動跟進的境地,經營壓力的持續加大,加上長期以來技術上的缺乏創新,片面的追求模仿與跟進策略,忽視研發投入,對于中國市場消費產品的趨勢沒有適應性,使國外品牌的反彈不得不全方位地運用起了“價格標尺”、“特價機”等武器,松下、LG等更是充當了價格戰的急先鋒,其部分機型的價格已與榮事達、小天鵝等國產洗衣機的主流機型的價格持平。
業內人士分析,國外品牌再次操起價格戰的屠刀,實際是一種無奈之舉,外資洗衣機品牌技術上缺乏創新,忽視管理創新和策略創新,使其競爭優勢漸漸失去。說到底,他們在中國掀起的降價風暴其實就是其營銷乏術的具體表現,而國內小天鵝、小鴨等洗衣機巨頭紛紛陷入虧損的事實已經表明,一味地打價格戰終究是一條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