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紡機業面臨知識產權挑戰
編者按近幾年,國外企業利用在中國獲得專利權(產品發明技術和核心制造技術)后,訴中國企業專利侵權案日益增多,使中國的企業付出巨額賠償。如由6家國外公司組成的DVD企業聯盟-6C聯盟,要求中國 DVD生產企業每銷售一臺DVD就要向其支付4.5美元的專利費。據初步測算,國外公司向中國DVD生產企業征收的專利費總額將高達2 00億元人民幣。目前中國DVD企業已賠付30億元專利費。同時,在其示范作用下,有重要國內外市場、產品具有一定競爭力的中國制造的產品也受到了訴訟,如:彩電、數碼相機、手機、摩托車等,結果不容樂觀。據統計,僅2002 年,中國機電產品出口企業在專利賠償方面的金額近200億元人民幣。紡織機械產品也不例外,專利糾紛已經引起業界的極大關注。
2002年10月,在第八屆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上,國外紡織機械產品制造商發生多起投訴中國同類企業侵犯其專利權,有些廠商通過律師并攜帶相關法律文件,現場向國家專利行政機關投訴,致使中國部分參展企業封閉展品,停止展出,在業界引起較大的反響。接著,在2003 年,瑞士一家生產精梳機的企業起訴中國3家企業的同類產品侵犯其專利權,案件的發生及進展已經引起業界的極大關注。
目前,國外紡織機械制造商協會和企業,對中國紡織機械制造企業仿制他們的產品和侵犯他們產品的專利權的抱怨增多,部分制造商協會和企業已經開始調查取證,準備利用法律手段解決這一問題,其行動已經開始,這對中國紡織機械制造業帶來的影響是什么,我們將拭目以待。
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為了應對這種局面,在行業內多次通報了中國紡織機械器材行業在知識產權方面所面臨的形勢,作到未雨綢繆,同時,在行業的重要會議上,請專家講解企業技術創新和專利方面的辨證關系。2003年 11月,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還在北京組織了“紡織機械器材行業專利知識培訓班”。培訓班的主要內容有:“紡織工業形式與紡織機械專利工作”的專題報告;知識產權概述和我國加入WTO 知識產權戰略;專利法、專利與企業技術創新;因特網查詢國內外專利信息;專利申請與專利訴訟實際應用及案例分析等。培訓班通報了目前我國和紡織機械器材行業在知識產權方面面臨的嚴峻形勢,有針對性的講授了專利法知識、專利檢索知識、專利訴訟知識、專利戰略建設的知識等,為企業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案。
紡織機械器材企業專利工作的起步是參差不齊的,不到8%的企業設立了專業律師,從事比較深層次的專利戰略研究,為企業實施專利戰略進行專業性的協助;約70%的企業有兼職的專利工作者,這部分人是從事標準、資料管理和產品設計的兼職人員,主要協助專利代理機構實施企業的專利申請;約12%的企業專利工作剛剛起步。 從調查和分析看,企業在專利方面的知識還不全面,問題是比較突出的。比如:如何有效的檢索國內外競爭對手同類產品在中國的專利權?沒有專業檢索知識,僅從《中國專利庫》做一般性的檢索將會出現較高的漏檢率,即便有較高的檢索技術,漏檢率也是難免的,關鍵看我們檢索的目的;開發產品必須研究專利,遇到國內外同類產品的專利保護, 如何有效的規避?如何研究其專利權要求,以實施有效的回避?如何有效的利用專利無效請求?我們申請專利的目的僅僅是防止競爭對手使用我們的技術嗎?我們的權利要求書應如何描述才是恰當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