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田:挑戰水刺機技術
10多年前,水刺無紡布最早在美、法、日出現。據業內人士說,這一新技術的研制成功,是紡織工業史上的一次革命。水刺無紡布的研制成功,是無紡布技術上的一大突破,引起世界各國紡織業的高度重視。2002年,鄭州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決策層瞄準水刺無紡布這一高新技術,決定研制開發高檔水刺機。在公司先后當過冷作工、技術員、工程師,有著長期冷作工藝實踐和多次攻克技術難關,該公司技術部冷作工藝室主任馬光田,成為水刺機技術攻關和2002年成了水刺機圓網技術攻關組的挑大梁的人。
圓網的制造是成套水刺機生產的一大技術難題。為攻克難關,馬光田和他的助手們查資料、找數據,總工程師張格昌、副總工程師周國瑞、技術部長李克營,已經記不清馬光田找他們研討加工措施的次數。經過大家集思廣義,一個較為完整的方案誕生了。
馬光田對圓網鋼板上沖孔的幾何尺寸、行位公差,一次次測試、反復修改工裝模具,終于使網板成型了。接著是將網板焊接成圓網,由于沖孔密度大、網板非常薄,傳統的焊接工藝不適應,他又摸索網板孔區焊接的新工藝,攻克焊接技術難關。為確保圓網與抽吸輥芯既保持微小的間距,又使圓網運轉自如,馬光田用圓弧樣板從外面一次一次檢測,鉆進圓網內一點一點校正,使圓網的直線度、圓整度完全達到要求的精度。在圓網上包覆不銹鋼絲網布時,馬光田和冷作技師賈紀良,制作了喇叭形專用工具,將網布套裝撐緊,巧妙地解決了套網的難題。
2002年底,鄭紡機第一套水刺機生產線研制成功。
此后,鄭紡機在第一套水刺機研制成功的基礎上,又開發了寬幅水刺機,以馬光田為首的技術攻關組經過潛心鉆研,比圓網加工難度更大的蜂巢式輥筒再次研制成功。 作者:李秀明 柴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