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紡機靠創新搏擊市場
在困境中不斷拼搏、在沉寂中尋求突破的經緯紡機宜昌紡織機械有限公司,2003年不斷傳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前九個月實現銷售收入1.36億元,利潤突破500萬元,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年度經營目標。與此同時,今年的生產任務已落實將近四分之三,為企業發展再上新臺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宜昌紡機前身為宜昌紡織機械廠,在湖北省宜昌市曾有過輝煌的歷史。但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企業體制、市場變化和棉紡行業限產壓錠等多種原因,致使該廠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到1998年企業虧損累計達2038萬元。
2002年1月,宜昌紡織機械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7月又實施股權轉讓,成功與上市公司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資產重組,成為經緯紡機的全資子公司。此后,宜昌紡機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作要求及特點,進一步理順公司各項管理程序,縮編機構,精減人員,定崗定責,提高效率。將原29個分廠、處室調整為19個,通過各種方式將企業員工由3000人減至1800人。原生產處與設備處合并后,生產組織中現有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和調配。
管理創新:“三大管理”使企業發展目標明晰、效益提高、活力增強 為了有效實施產品成本目標管理,公司從采購源頭抓起,在外購件、外配外協件和大宗物資采購中,推行比價采購、招標采購和集中采購相結合的辦法,做到貨比三家,優化性能價格比;公司首創并實施的按“三步電價”組織生產模式,使高耗能設備避開峰值用電時間,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該公司實行的質量損失賠償制度,從零件生產到產品包裝,誰出現質量事故,誰就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這些管理創新使企業在復蘇后不久,就成功地通過了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自實施ERP信息管理項目后,融市場營銷、物質采購、設計開發、生產計劃、調度指揮、財務管理為一體,全部置于計算機網絡管理之中,使企業管理實現了信息化。
嚴酷的市場競爭錘煉了紡機人,由此培育、提煉出“求實、求精、求進”的企業精神。生長與變化是一切生命的法則,昨天的答案不適于今日的問題,今天的方法不一定能解決明天的需求,正如公司總經理楊華明所講,沒有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沒有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沒有創新發展的工作動力,企業必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徹底淘汰。正是出于這種理念,宜昌紡機人把“全球紡織業的朋友,中國制造業的驕傲”作為自己的共同愿景,并為之不懈奮斗。
技術創新:打造優勢,使企業能游刃有余地搏擊于市場競爭的風口浪尖
宜昌紡織機械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捻線機、細紗機、針織機和紡機專配件等四大系列40多個品種的紡機設備,能滿足棉、毛、麻、絲及化纖的各種原材料的加工。捻線機產品全國市場占有率達80%以上,其中重型捻線機在國內市場占壟斷地位。
按照“捻線機保持國內第一品牌、細紗機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針織機實現國內領先水平”的產品開發戰略,宜昌紡機2003年在實施新的市場競爭戰略中,長機以高技術實現國內競爭優勢,以高技術、低價格參與國際競爭,圓機以引進、消化為主,以接近或達到國際水平為目標,使產品結構和市場競爭格局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為了實現這一發展戰略,提高競爭實力,包括2003年在內的三年中,宜昌紡機將利用國家技改專項貸款、經緯紡機投資和自籌資金4000萬元用于技術改造,以提高企業生產能力和技術加工水平。
近兩年可以說是宜昌紡機產品開發的“豐收年”。該公司為我國乃至世界汽車輪胎工業開發的K3501A、K3501B兩種型號的直捻機,保持簾子線捻線機的國內領先地位;為我國電子工業覆銅板生產及其他工業用布而開發的CGKV549、CGKV550、CGKV551/552型玻璃纖維捻線機,替代進口產品在國內處壟斷地位;開發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GEl87D單面電腦提花針織機和我國首臺YFl702型電錠倍捻機,并在2002年第八屆北京國際紡機展覽會上獲得一致好評,同時,還榮獲中國紡機集團的創新科技獎。可以預見,宜昌紡機將步入一個持續、穩定、高速發展的歷史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