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泉再打知識產權官司
為了等待一場專利權官司的結果,杭州張小泉剪刀廠和杭州蕭山剪刀廠都沒過好這個年。去年5月,張小泉剪刀廠以專利侵權為由,一紙訴狀將杭州蕭山剪刀廠告上了法庭。由于被告提出專利權異議,法院中止了審理。 知識產權官司一場接一場 作為具有悠久歷史、商譽卓著并擁有馳名商標的杭州張小泉剪刀廠,可以說是國內剪刀行業的龍頭老大。1999年,杭州張小泉剪刀廠以上海張小泉利用其企業字號“張小泉”,在其銷售刀剪商品標識中突出使用“張小泉”字樣而起訴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上海張小泉刀剪制造有限公司侵權。今年初,歷時5年馬拉松式的商標侵權官司以杭州張小泉剪刀廠的敗訴而告終。 如今,張小泉剪刀廠在杭州也與一家剪刀廠對簿公堂,不過,這次打的是專利權官司。
原來,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張小泉剪刀廠在剪刀原有的外形基礎上進行一些改進,生產出了“新型軟柄家用剪”,并于1995年1月5日向國家專利總局申請了外觀設計專利。2003年初,張小泉剪刀廠在南京蘇果超市發現了與他們外觀設計專利相似的剪刀,于是他們當即購買了兩把并進行了公證,從產品標簽上看,這兩把剪刀是杭州蕭山剪刀廠生產的。2003年5月,張小泉剪刀廠一紙訴狀,將蕭山剪刀廠告上了法庭,要求他們賠償50萬人民幣。 專利權案一年后才見分曉 接到傳票,蕭山剪刀廠叫苦連天。他們認為,杭州張小泉剪刀廠在南京蘇果超市買的兩把剪刀并不是他們生產的。他們稱,從剪刀的外包裝不難發現,其中一把剪刀的出廠地是上海某五金廠;而另一把的出廠地雖然是蕭山,但并不是杭州蕭山剪刀廠的產品,而且廠方留下的電話還是7位數的。 2003年底,杭州市中院對此案第一次開庭。庭審中,蕭山剪刀廠的代理律師認為,從古到今,剪刀一直都是兩塊鐵交叉固定的形狀,從沒改變過。張小泉剪刀廠僅僅在剪刀的握柄上以及交叉處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動就去申請外觀設計專利是毫無意義的,應該說該“新型軟柄家用剪”已經喪失了專利新意,所以蕭山剪刀廠提出張小泉剪刀廠專利申請無效,國家專利局受理了此申請。據此,被告申請中止訴訟,杭州中院于去年底中止本案的審理。 據本案被告代理律師——杭州凱麥律師事物所葉志堅稱,國家專利局審理此類專利權異議,一般需要1年以上,所以本案的最終結果如何,還需要漫長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