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衡杰談中國服裝行業的發展走勢
編者按:每年元月都是新舊交替的關鍵時刻,剛剛經歷的喜悅和遺憾還歷歷在目,即將翻開的一頁又充滿未知和期待,喜憂交加,感慨良多。2003年中國服裝業面對復雜多變的境遇,一路坎坷,一路凱歌。2004年開篇就遇服裝產品出口退稅率下調,“后配額時代”的新市場規則也越來越多地沖擊著原有的產業模式,服裝行業在承上啟下的轉折關頭,如何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已成為新階段必須正視的課題。
日前,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通過回首與前瞻,對中國服裝業即將應對的挑戰和將要發生的變化做了一番權威闡釋。
復雜局勢下的喜人業績
記者:剛剛過去的一年,經歷了太多的變化,我們曾為行業的前景捏過一把汗,又奇跡般地目睹了它逆風飛揚的壯觀。您能否站在宏觀的高度為我們解析一下 2003年中國服裝行業的總體發展態勢?
蔣衡杰:2003年服裝行業的總休狀況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復雜多變,來之不易。年初,伊拉克戰爭爆發;五月,非典疫情襲來;年中和年末,我們接待了美國紡織品貿易談判代表對箱包、胸罩、針織內衣、手套、睡衣五個品種的調查,三季度美國正式啟動212特保條款;2004年二月1日,服裝產品出口退稅率由17%正式下調至13%……每一個突發事件,每一項政策的出臺,都對服裝行業造成了沖擊。尤其是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使出口渠道受阻,出口服裝遭受病疫檢驗,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費用;而內銷在5月長假期間凡乎停滯。疫情嚴重的北京地區,業務人員斷絕了往來,原輔料供應被切斷,行業發展經受了巨大的考驗。然而,三季度疫情警報解除后,訂單如雪花般飛來又使我們始料不及。我們欣喜地看到,2003年梭織服裝產量突破130億件套,比上年增加兩位數;出口創匯突破450億美元,向500億美元靠近,其中有一半是梭織服裝出口。
“企業誠信” 呼聲漸高
記者:取得良好的業績固然令人欣慰,但每一次局勢的改變都給行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這說明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還存在著隱憂。您認為中國服裝業要想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目前面臨哪些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