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5年世界紡織貿易形勢分析
2003年4季度在德國德累斯頓舉行了一次關于服裝紡織品發展趨勢的討論會,《紡織情報》的主編Robin Anson先生應邀在會上發表了專題演講。Robin Anson先生詳細分析了2005年以后的世界服裝和紡織品貿易演變形勢,指出了市場上可能的贏家和輸家,概括論述了世界紡織品生產和貿易狀況,重點指出了2005年取消配額之后哪些地區的風險最高。 關于贏家和輸家問題的探討!
毫無疑問,中國是大贏家。中國有幾乎不受限制的人力資源,勞動成本非常低。中國人有迫切改善生活條件的愿望,因而拼命工作。2002年和2003年初對歐美的出口迅速成長,而且中國出口商訓練有素,工作方式靈活,能快速滿足客戶的需求,出口的洶涌澎湃之勢十分惹人注目。中國的成果也刺激了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同行們。多年以來,這些公司都把配額看成一道關口,認為只有取消配額紡織業才能走向坦途;現在真的要取消了,他們又擔心中國會大肆攻城略地,把世界市場搶奪一空,視中國為最大的競爭對手。
2005年以后的印度也是可能的贏家,但是印度公司憂心忡忡, 許多人殫精竭慮,或策劃于秘室,或點火于鄰國,指望能提高競爭能力,以求2005年后和中國火拚一場。最近國際紡織展望雜志發表的報告中,兩位研究員, Uday和Archana Sekhar先生指出印度有前瞻性的公司可以執行7種戰略為2005年后的競爭做準備。
這些戰略是: * 提高自動化水平,改進生產效率 * 重新規劃生產系統 * 擴充產能,實行一貫化作業 * 與外國公司合作 * 向上游和下游進行整合 * 提高產品鏈的價值 * 增強經營能力 但并非所有的公司都要采取這7項措施, 但是印度廠商確實感受到了中國的威脅。
中國和印度公司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生產規模大,纖維供應自給自足,勞動力成本低。當然,也有不盡相同的地方。這幾十年來,中國的紡織工業發展得比印度快得多,盡管印度在環形紡方面投資巨大,但中國已經采用現代化的無梭紡技術取代了舊式梭織機。
對墨西哥而言,雖然它也失去了免配額進入美國市場的便宜,但是墨西哥和美國相鄰,有著無與倫比的地緣優勢, 它的生產成本也低,還享有關稅優惠,此外,它和美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和美國制造商有生產分享安排,這些優勢都是別國不具備的。雖然中國已經取而代之成了美國的主要供應者--這種地位2005年后還會進一步增強,但是墨西哥保住自己在美國市場上的地盤應該不成問題。在配額完全取消之后,中歐、東歐和地中海地區的供應商,包括土耳其在內,以前擁有的無配額進軍歐盟的競爭利器也將不復存在,很可能讓他們的市場份額縮水。但是本地區的大出口商占有地緣優勢,成本低,還是有便宜的。同時本地區許多出口產品的國家很快就要加入歐盟,和進口國的關系越來越親密,自然可以從中得益。
在其他地區,以前從來不受配額限制的出口國可能面臨一場搏斗。因為別的國家以前受配額的約束,所以近年來這些國家的出口非常繁榮,今后就不一樣了。值得一提的是毛里求斯,根據洛美協定,該國出口商品一向可以自由進入歐盟。今后它的出口前景變數增多。因為它不像中歐、東歐、地中海沿岸國家那樣靠近歐洲,缺少地理優勢。類似的還有孟加拉國,它也遠離其主要市場。多年以前,歐盟鑒于它是欠發達國家,給予它免配額的待遇,美國也對它十分照顧。這些優惠待遇,再加上該國的生產成本低,使孟加拉占了不少便宜,近年來它的出口節節上升。可是 2005年即將來臨,這些優勢都將化為云煙,隨風消散,今后孟加拉國的出口形勢如何還有待觀察。孟加拉國是特別脆弱的,因為它的紡織品上游工業特別薄弱,對進口原料的依賴十分嚴重,由此引出了后勤保障和成本問題。2005年以后, 孟加拉國失去了配額的保護和成本的優勢,它的出口市場岌岌可危。泛撒哈拉地區也在陰影籠罩之下。它剛剛根據AGOA協議獲得美國的免稅、免配額待遇,出口事業才要起步就趕上2005年,那時配額優惠還有什么用呢?這一地區的前景未卜。香港的情況與眾不同,但是2005年后可能也是一個失敗者。由于歷史原因,那里的配額指標較高,其生產規模得以保留。這是香港生產成本低的時候的情況,那時中國大陸還沒有崛起。一旦配額取消,香港的這點優勢也就泥丸走版,風流云散了。 今后,客戶對服務質量的要求明顯提高,對交貨時間有嚴格規定,要求運輸安全,因此供貨市場是不是靠得近就顯得越來越重要。隨著產品壽命變得越來越短,那些擁有賣不出去的存貨的商人的風險就增加了。供貨市場近,便于供銷雙方進行溝通,從而可以化解經銷商的擔心,這也是一種競爭優勢。
當然,競爭力的高低還表現在方方面面,產品本身的問題就常常被人忽視。產品有待改進的地方是無窮無盡的,例如穿著的舒適性、是否合身、功能如何、設計上有無改進、品牌是否知名等等都是吸引客戶的要素。上述種種非價格因素都是競爭力的體現。在2005年以后,不論生產廠的成本是高是低,他們都有施展自己才華的余地。試看明日之世界,竟是誰家之天下,讓我們拭目以待。2005以后最大的贏家應該是消費者。配額制限制了供應商的數目,因此物以稀為貴;取消配額以后大家都有份參加角逐,價格就會降下來,鷸蚌相爭,消費者可收漁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