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紡織品和服裝市場將敞開大門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近日表示,烏拉圭回合紡織品和服裝協議實施的配額制度將于2005年到期廢止,屆時,大多數美國紡織品和服裝進口商可能選擇中國為供應國。
USITC于2月9日就新的紡織品和服裝貿易制度將產生的影響發布報告。報告指出, 中國有條件成為美國紡織品和服裝市場的一支主導力量,因為中國可生產幾乎任何種類、任何批量的紡織品和服裝產品,且具有價格競爭力。
不過,這份報告同時指出,目前仍難以估算進口中國紡織品和服裝的增長速度,因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協議含有紡織品保障條款,美國和其他進口國將如何運用這些保障條款尚不明朗。
2003年11月,布什政府以有關條款為依據,對從中國進口的三種紡織品采取配額限制。
USITC報告認為,從中國進口的產品日益增長,可能造成美國海外供應地大規模轉移。報告指出,為降低高度依靠一個國家作為原料和產品原產地的風險,美國進口商計劃擴大同中國以外的其他低成本國,特別是同印度的貿易關系。報告估計,孟加拉國或巴基斯坦可逐漸成為種類有限的一系列產品的主要供應國。
報告說,許多國家在美國市場所占的份額可能減少,但與此同時,不少海外經濟體預計將成為特種商品和服務的二線供應商。
報告認為,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以及相應的運輸成本低,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區國家可能仍將是快銷產品和加急訂單的首要供應國。報告說,無論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還是更廣泛的美洲國家自由貿易區協定,如果允許使用第三國生產的面料,都可能促進從該半球進口紡織品和服裝,特別是從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市場進口產品。
美國于2003年12月同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中有一個條款規定,對于這些國家用產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某些面料生產的一些服裝,可免征進口關稅。波多黎各隨后也加入了這項協定。但該協定必須得到美國國會的批準,才能成為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