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造會銷聲匿跡嗎?(下)
近十年里,一直保持強勁增長勢頭的不僅僅是高科技硬件產品的生產商。由于受到前文中所提到的生產力大幅度提高的刺激,整個制造行業在 20 世紀 90 年代都發展得非常紅火,其對 GDP 增長率的貢獻率相當于軟件業和零售業的總和。盡管整個制造業的就業人數出現了輕微下滑──從 1990 年的 1,770 萬人減少到了 2000 年的 1,730 萬人,但這個數字卻掩蓋了汽車零配件和高科技等領域就業人數大幅上升的事實。格蘭姆斯說,過去那些高度工業化的州是最大的贏家之一。1990 年,密歇根州制造業的就業人數為 83.8 萬人,到 2000 年人數增長到了 89.7 萬人。
但是,始于 2000 年的經濟增速減緩卻給制造商帶來了極其沉重的打擊。在美國和歐洲,支撐制造業發展的最主要因素即資本投資急劇下滑。隨著利潤率的縮水,美國的制造商要么把不太重要的工作轉移到海外,要么全力以赴地提高生產效率,美國制造商在此時推動生產力提高的力度遠比在經濟繁榮時期要大(2003 年第三季度制造業的生產力提高了 8.6%,而上述因素則是推動這一驚人增幅的原因之一)。最后一點則是高科技行業的崩潰,該領域的生產能力曾經如爆炸般迅速擴張,甚至在市場需求下滑時也不例外。
泰樂公司及其博林布魯克工廠的發展歷程與這種變化曲線完全一致。2000 年第四季度,泰樂公司的銷售額超過了 10 億美元。如果公司 2003 年全年的銷售額能達到這一水平,就算是幸運之至了。與此同時,泰樂公司的股價也 從 2000 年底的 70 美元跌落到了前不久的 7.6 美元,公司為此損失了數億美元。由于公司產品的售價在近一年半的時間里下滑了 70%,泰樂被迫重新設計部分產品。然而,即使在電信市場需求不振,競爭對手紛紛實施產品外包策略的情況下,泰樂公司仍然保留了其設在伊利諾伊、紐約、得克薩斯以及愛爾蘭、芬蘭的工廠。泰樂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麥克•伯克(Mike Birck)說:“我們不能開這個頭,因為我們還有許多工人,而且我們知道如果有客戶想在兩天內交貨的話,我們得有能力完成。”這樣的情形真的出現了,9 11”事件后,Verizon 公司急需大批新設備修復曼哈頓地區遭受了毀滅性打擊的基礎設施,博林布魯克工廠加班加點地工作,泰樂公司因而得以在 24 小時之內完成了 Verizon 公司的訂單。 伯克說:“從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我們就開始生產產品,我們這樣工作了 28 年。我們會一直堅持這樣的工作方式,直至最后一刻。”2003 年年中,公司不得不關閉了博林布魯克的工廠,這也是公司在美國僅存的一家工廠。在公司北美地區業務主管史蒂夫 麥卡錫的力諫下,伯克開始與圣何塞的承包商 Sanmina-SCI 公司合作,后者專為高科技公司生產產品。Sanmina 的生產廠遍布世界各地。
因此,從 2003 年 11 月初開始,以往在博林布魯克工廠生產的大部分設備將由 Sanmina 公司位于墨西哥瓜達拉哈拉市的工廠生產。泰樂公司支付給工人的工資大約在 15 美元到 20 美元之間,與之相比墨西哥工人的工資則非常低廉。此外,由于規模經濟龐大、購買力旺盛,Sanmina 公司還能在零配件成本方面節省大筆開支。麥卡錫說,總體算來,與 Sanmina 公司簽訂外包合同可以使泰樂公司的零部件開支減少 20%。泰樂公司發言人喬治 斯特尼茨說,近些天來,“蟋蟀的鳴叫是這幢建筑物中最大的聲響。” 然而,泰樂公司仍有一小部分工作轉移到了威斯康星州的基諾沙市,泰樂公司的工程師和經理們可以在那里與 Sanmina 公司的生產工人密切合作,共同生產高精尖設備,這些設備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測試和研發。不過,即使電信市場出現需求反彈,泰樂公司也不會重開自己的工廠了。伯克說:“有 300 多人希望并祈禱我們能這樣做。
但是,我對我們能否重新滿負荷生產深表疑慮。”博林布魯克工廠以及泰樂公司其他辦事機構的關閉在周圍的社區中引起了不小的震蕩,它給藍領工人和白領工人都帶來了沉重的打擊。曾擔任泰樂公司項目工程師的皮特 特倫皮茨如今在附近的一家家庭用品公司(Home Depot)五金零售店工作,特倫皮茨以前在泰樂公司的工資是 6.8 萬美元,而眼下的工資僅為 2.9 萬美元,還不到那時的一半。但長著淡黃色頭發的特倫皮茨卻說:“有些人整日待在家里,希望過去的工作能再次出現,我和他們不一樣。我不贊成坐吃山空。”54 歲的特倫皮茨同時持有學士學位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布法羅市的那家沖壓金屬的百年老廠仍在運轉,而泰樂公司僅僅十年的高科技工廠卻已人走茶涼。但這也是事物發展的趨勢,它將亦步亦趨地追隨電信及其他技術行業飛速發展的創新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