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動力:飛躍,為什么選擇臺州?
縱觀整個浙江經濟的制度變遷,是一種典型的需求誘致型,即源于民間自主產生,但政府對創新創造了有利環境并起到保護作用,其中“臺州政府尤為顯著”。 “現在幾乎不用跑出去了”,飛躍集團國際貿易部一位員工如今告別了成年累月滿天飛的忙碌。“原來我的國際貿易人員滿世界跑,現在是技術人員研發中心人員滿世界飛參加展銷會、洽談,貿易和銷售部門則坐在電腦前”,飛躍集團董事長邱繼寶說。 此看似截然違反常規的事情,正是包括邱在內的臺州大企業家密不告人的經營訣竅。這一切正是邱繼寶苦心孤詣“飛躍”世界的舉措,這樣的例子在臺州民企中并不是偶然。
而臺州亦以飛躍這樣的集團企業為核心,形成9大產業優勢,截至2003年底,全市工業產值超過億元企業達到155家,有48個工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居國內(外)第一。全市擁有5個中國品牌,4個中國馳名商標,6個國家質量免檢產品,65個省名牌產品和94個市名牌產品。
飛躍的“飛躍”
飛躍集團的貿易人員、銷售人員也許還會偶爾想起以前那些忙亂不堪的日子,一年到頭忙于參加展會、客戶座談會,“如今我們輕松多了,只要在電腦前瀏覽信息,洽談業務,處理訂單”。 這是邱繼寶思變的第一步,雖然公司發展的需要逼著他不得不整天飛在路上,但邱認為“光是董事長總經理滿天飛,企業不會有出路”。 在邱看來,有出息的是讓技術人員滿天飛“撈世界”,2003年技術人員出國“數百人次”,一改過去技術人員坐在電腦前的工作方式,“現在的座談會都是技術人員去”,因為技術人員不僅能“帶回了客戶的需求”,更能“學會世界的先進水平”從而更加有利于加快技改力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飛躍的全球戰略是用5-8年時間建設成世界縫制成套設備供應商的戰略目標,這讓飛躍的研發投入“比較厲害”,年年投入每年利潤的10%-15%,大約1-2億。2003年飛躍斥資1000多萬美金引進先進設備,政府給了貼息200多萬,企業是“從本身發展來引進設備的,為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非為了貼息”,但是過去的設備不可能形成國際競爭力,“土槍拼大炮,死路一條”,飛躍覺得,“政府的開明是對自己的鼓勵。” 盡管飛躍集團現在的規模已經在國內占第一位,但邱自感“核心競爭力上與世界水平相比還是有距離”。為此邱的一個戰略部署是,首先要在技術創新上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據邱透露,從模仿到自主創新,目前飛躍集團已經擁有200多項專利,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機電一體化自動開袋機、自動鎖眼機、高速電子套結機、高速電子釘扣機等拳頭產品。并把研發中心設在縫紉機械制造世界一流水平的日本。
由于技改力度大,縫紉設備有50個系列、500多個品種,且大多取得了CE、GS、UL等國際認證,進入高端市場的“暢行無阻”,5年時間,飛躍集團的國際客戶已經由主要向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到如今市場擴展到歐美發達國家并已超過出口的一半,成為全球最大的縫紉機制造企業。 “辦廠這么多年,首先要了解世界,世界上情況怎樣,我自己怎樣,這樣才知道了該怎樣走,路在哪”,飛躍“過去客戶要什么就造什么”,但現在飛躍的生產“圍繞市場而開展,而不是圍繞單個客戶。” 讓飛躍更加感悟深刻的是,“沒有自主知識產權,行業或企業的發展將成為“水中月”、“鏡中花”,別人會像收割機一樣將大部分利潤搜刮干凈”。對于他的經營技巧和發展戰略,邱繼寶自信地說“過去是不知道怎樣走,我現在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