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發展尚須重點解決五問題
國家統計局企業調查總隊最近對全國31個地區2434家民營企業的專項調查結果顯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經濟發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民營企業要保持持續健康發展態勢,尚須重點解決五方面的問題。
第一,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調查顯示,有近1%的企業25%以上的流動資金來自高利貸,有近2%企業5%-25%的流動資金來自高利貸。浙江省的一次私營企業專項調查結果顯示,有45.7%的企業認為制約私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最主要障礙是融資困難,有66.4%的企業認為獲得金融機構的貸款很不容易。
第二,官員行為應自律,地方“三亂”仍需治理。在調查中,54%的企業認為存在當地政府官員到企業“吃拿要”的現象,其中0.86%的企業認為這一現象在當地很盛行,4.31%的企業認為這一現象在當地較盛行,49.10%的企業認為這一現象在當地有少許。
以“亂攤派、亂收費、亂罰款”為內容的所謂“三亂”,多年來一直是各地整頓經濟環境的重點,近幾年雖有所改善,但這次調查顯示仍有三分之二的企業認為當地還存在“三亂”。有2.38%的企業認為民營企業承受的“三亂”很重,有12.2%的企業認為較重,有51.56%的企業認為有少許。相對而言,中部的“三亂”重于西部,西部重于東部。
第三,有關政策執行還要進一步到位。大多數民營企業認為當地官員執行有關政策“還可以”;有近兩成的企業認為“很到位”;但是也有近8.4%的企業認為“不到位”,這一比例西部地區高于東部地區近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高于東部地區近2個百分點。這說明中西部地區更應加大有關政策的執行力度。
第四,民營企業員工大多沒參加社會保險,這對民營企業的成長和社會穩定都不利。在接受調查的2434家民營企業的91.4萬從業人員中,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不到三成,參加失業保險的人員三成多一些,參加基本養老的人員不到一半。港澳臺資企業和私營公司制企業員工參加基本養老的比例高于私營獨資企業和私營合伙企業。分三大區域來看,參加基本養老和失業保險的員工比例,東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員工比例,東部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中部。
第五,民營企業從業人員整體受教育程度較低,后續發展動力有所不足。在所調查的企業中,大專以下文化的人數占八成以上,大專以上文化的人數僅占17.86%,技術人員占13.4%,高層管理人員占2.66%。分企業注冊類型看,私營公司制企業從業人員的文化程度相對高一些,大專以上文化的人數所占比例接近兩成;私營獨資企業從業人員的文化程度低于其它各類型企業,大專以上文化的人數所占比例僅為11%。
在所調查的企業總經理等管理人員中,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的占三分之一,大專及以下文化的占三分之二,其中大專學歷的占四成多。分企業注冊類型看,管理人員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是港澳臺資企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占一多半。接著依次是私營股份有限公司、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私營合伙企業、私營獨資企業。 調查還顯示,目前絕大多數民營企業都比較年輕,正處在成長壯大期或平穩發展期。從2434家民營企業對自身所處階段的判斷來看,有四成多的企業處在平穩發展期,有近四成的企業處于成長壯大期,另有11%的企業處于幼年生長期,2%的企業經營超過20年,近5%的企業處于衰退期。處于衰退期民營企業比例高出20年以上民營企業3個百分點,說明至少有3%的民營企業在成立不到20年就開始衰退,顯示了部分民營企業的未老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