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年行業經濟運行特點分析
挫折考驗應變能力
2003年對于服裝行業是不平凡的一年,種種打擊接踵而至,面對困境,絕大部分企業把多年來奮斗積聚的能量充分釋放了出來,表現出良好的應變能力,并為新階段服裝產業經濟繼續在快車道上運行提供了動力。年初面對伊拉克戰爭使我國對中東服裝出口暫時停滯,有些服裝企業立刻想到了停戰后恢復期中東市場蘊藏的商機,及時在約旦、沙特、科威特等伊拉克鄰國布點,爭取盡快贏得伊拉克服裝市場上的份額。“非典”突襲,行業內的企業,也包括那些生產名牌服裝的企業,立即緊急動員,不分晝夜,不講條件,不問價格,加班加點研制、生產各種防護服、隔離服、口罩、床墊等抗“非典”的各種物資,充分體現出了我們新一代服裝產業工人的風貌。同時企業還抓住商機,加緊研制各種綠色抗菌系列產品、防病毒服飾,有些企業還把防“非典”產品生意做到了臺灣甚至國外,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當“非典”使涉外各種商務活動被迫推遲或取消時,服裝企業充分利用多年來與國外客戶建立的長期穩定的商務關系和良好的信譽,改變交易方式,通過電子商務,網上傳輸下單,使常規服裝產品和可以翻單的產品交易均能正常進行。下半年各地電力緊張,工廠停三開四,為了保證出口訂單按期交貨,服裝企業被迫自己發電,拼全力保證正常生產;服裝原材料價格暴漲,企業千方百計擇優、比價、多渠道采購……面對復雜局面,服裝企業依靠近年來在市場經濟中練就的應變能力,使行業生產再一次實現了突破性的增長,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也在逆境中逐步增強。
激烈的競爭使服裝產業結構在自覺不自覺中發生著變化,企業不斷優勝劣汰,實現新的資源整合。從區域結構上看,服裝產業有向中部、西部、東北地區轉移的苗頭,但由于出口和服裝市場競爭白熱化,在競爭中新興地區和企業往往難以取勝,常常立足未穩,就被淘汰。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統計中可以清楚的看出這一點,2000年甘肅(+35%)、吉林(+3%)梭織服裝生產增幅很大,2001年就出現負增長,2002年湖南(+44、73%)、廣西(+39.77%)梭織服裝生產增幅很大,2003年在全國普遍增長的大好形勢下,湖南、廣西卻成為少數下降的地區之一。從總體上看,服裝主產區生產發展是較為穩定,但是在服裝主產區和各個服裝產業集聚地內,也存在著“年初建廠,年末下馬”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