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商品搶灘伊拉克
東方網3月8日消息:記者從昨天閉幕的第14屆華交會上獲悉,在華交會前四天,中東地區的商人就從中國買走了39600臺縫紉機、2000臺電冰箱、31000多臺洗衣機,還有200多萬美元的箱包,而七天的總成交額達17269萬美元。這也預示著中國商品在中東特別是戰后的伊拉克有著龐大的市場前景。飽經戰爭滄桑的伊拉克百廢待興,商機在硝煙未盡的土地上悄然孕育。據了解,伊拉克將在2004年將動用126.52億美元的重建資金。
義烏商人重返伊拉克 義烏的小王這兩天異常忙碌,他和家人正在將十來個柜的拖鞋發往中東。和小王一樣,義烏的眾多小商品商如今正在忙碌。上海外經(集團)有限公司駐伊拉克辦事處首席代表劉開古透露,義烏小商品正在一柜又一柜地運往中東,曾一度在中東銷聲匿跡的義烏商人,在經過短暫的沉寂后,如今重回伊拉克。
記者從3月6日召開的《伊拉克戰后中東市場研討會》上了解到,伊拉克戰爭結束后,義烏商人迅速在伊拉克周邊開始活動。目前迪拜港口一天接到來自義中國貨物都在幾十個柜到幾百個柜,貨柜里裝的都是伊拉克人熟知的中國拖鞋、小家電和電子稱等。此外,中國的茶葉、紡織品、棉麻布等在戰后的伊拉克十分受歡迎。 一位伊拉克商人在華交會現場告訴記者,伊拉克商人大多都熟知義烏和中國的小產品,雖然小商品目前尚無法直接運抵伊拉克港口,但不少土耳其人和印度人將這些貨物先運抵中東,再通過阿聯酋的迪拜及土耳其轉運抵伊拉克。他說,伊拉克人對中國商品的感情非常深,中國的產品價格又便宜、質量又好,海爾家電在伊拉克都十分有名。 在中東多國布點的上海市國際廣告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建軍認為,中國的小商品已經在伊拉克和中東地區打開了銷路,中國的建材、水泥和家電等產品具有進入伊拉克市場的絕對優勢,應該說,中國商人重返伊拉克的時機已經到了。
巨大市場引商來 據不完全統計,在未來3年里,伊拉克重建可能會提供1500億美元的市場。在未來一年內,伊對個人電腦的需求將達到100萬臺。此外,伊拉克對茶葉、干酪和奶粉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大量不同品牌的電器正在涌入伊拉克市場。據資料顯示,僅水泥工業一項,伊戰前日產水泥8萬噸,而現在的日產量只有1萬噸左右,只要重建工作一鋪開,伊在水泥這一項產品上就會呈現10億美元的市場。
浙江義烏外貿局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義務小商品具有絕對的價格優勢。一位參加第14屆華交會的伊拉克商人表示,在美伊開戰前,從義烏出口到伊拉克的商品至少可以賺30%-50%的利潤,義烏市2002年對整個中東地區的貿易額達8000萬美。戰后商品將更有競爭性,他本次來參加華交會主要就是來采購的。
山東省昌邑華達織造有限公司是屬于嗅覺比較靈敏的那一類。劉開古認為,現在伊拉克有許多人在咨詢軍服等情況。上海國際廣告展覽有限公司透露,參加在中東地區舉行的各種中國商品展覽的中國產商越來越多。2003年12月21日,中國與約旦經貿洽談會是有史以來最熱鬧的一次雙邊貿易會。有600多名從事伊拉克貿易的商人參加,而與會的中國廠商超過了100家,總成交1200萬美元。目前,雙邊交易的范圍已經突破了原有的小商品范圍,拓展到副食品、家電等多個方面。 貨款支付不穩定
上海茶葉進出口公司茶葉部張玲英提醒眾商家,盡管銷往伊的商品會具有非常高的利潤,但伊的支付問題應是首先考慮的問題。據了解,上海某茶葉公司至今有一筆2000萬美元對伊的貨款尚未收回。專家建議正在迅速打點行裝的中國商人,務必要將支付問題先行解決,再行發貨。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朱威烈表示,雖然伊拉克目前的支付情況還不理想,但企業可以要求其他國家的銀行開出信用證,來保證企業的支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