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展覽公司品評中國市場
科隆展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馮向軍:中國展覽市場需要強化品牌意識 科隆展覽公司成功的發展戰略是基于對中國市場的充分了解和獨特見解。記者就此采訪科隆展覽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向軍先生。
馮向軍說: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中國企業的市場意識還不是很強,到國外參展的還很少;90年代中期,中國企業開始小規模出展,處于學習國際規范、完善自身的階段;從1999年到現在,中國展覽業出現了第一次“井噴”行情,2003年出國展覽總面積較1996年增長了近9倍,這也是科隆選擇在此時進入中國的原因。 馮向軍坦言,中國展覽行業的品牌意識十分淡漠,展覽會名稱難以受到法律保護,展覽主承辦單位很少有商標注冊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而展覽品牌對于開拓國際市場非常重要。除了審批制度和展覽品牌的問題,馮向軍認為中國展覽市場還有一些比較集中的矛盾,比如缺乏行業協會的協調。這是展覽這一新興行業發展在特定發展階段必然要出現的問題。現在中國展覽人士也認識到亟須成立一個行業協會,協調各方利益。這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工程。德國用幾百年時間來規范市場,才得以形成良性競爭格局,中國的市場規范當然也需要時間。
馮向軍總經理認為,目前中國還不允許外資獨資公司擁有獨立出展權,許多國外展覽公司是以展覽咨詢的名義開展業務,而不能直接面對國內企業進行招展,“這方面的矛盾會慢慢變得突出起來”。另外,中國企業的出展審批制度也非常嚴格。其實,經過多年的運作,有相當一部分中國企業對國際市場有了足夠了解,其個性化需求日漸凸現,越來越希望直接去國外參展。
2004年科隆預計在國內主辦五到六個項目。馮向軍介紹說,科隆在中國辦展的原則是:盡力將總部的優秀題材移植到中國,如2004年科隆展覽公司將把五金、攝影、家具、縫紉設備、甜食和童裝等幾個領域的展會“移植”到中國;展覽一般集中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等;盡量與國內企業展開緊密、長期的合作。2004年的辦展計劃中好幾個展會是首次舉辦,但其中至少有四個展在國內本行業中規模最大,起點相當高。科隆的合作伙伴都是在中國國內已有相當市場基礎的展覽公司。
背景:科隆展覽公司不僅歷史悠久,還是全球知名展覽公司中國際化程度最高的。科隆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開始通過代理商吸引中國企業到德國參展,但直接進入中國市場不過短短兩年多時間,比其他德國著名展覽公司晚了五年左右,但辦展業績卻毫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