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縫制機械擺脫質低價廉形象
- 據海關統計數據,2003年1-11月份,我國累計出口縫紉機 1186萬臺,同比增長19.2%,出口創匯57434萬美元,同比增長35.18%。其中出口工業縫紉機203萬臺,同比增長3.16%,出口創匯28123萬美元,同比增長43.86%,出口家用機983萬臺,同比增長23.18%,出口創匯19931萬美元,同比增長25.45%;從出口品種上看,今年1-11月份,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整機出口額的增長率一直高于出口量的增長率。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后,我國縫紉機出口量一直呈增長趨勢,且增速迅猛,2002年出口量高達1125.8萬臺,同比增長98.7%,但與之對比的是在數量規模大幅上升的同時,平均單價卻不斷下降,2002年家用機出口量比上年增長122.2%,出口額卻只比上年增長了28.4%;工業機出口量增長39.4%,出口額卻只比上年增長了13.5%。
今年以來,縫制機械行業的出口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特種機、多頭繡花機及機電一體化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出口增長較快,出口價格止跌回升。前三季度,繡花機出口價格平均上漲5倍,工業機出口的平均單價也上漲了44.2%;尤其在一些新開拓的國際市場中,高檔次繡花機及多頭繡花機的出口量劇增,使這些地區繡花機的平均價格增幅迅猛,1-9月份出口繡花機12942臺,同比下降69.96%,出口創匯4212萬美元,同比增長90.23%。這表明:行業出口產品的檔次正在不斷提高,質量更加穩定;企業競相降價的局面有所改善,出口市場的秩序逐步規范。
從長遠來講,低價惡性競爭將會使企業削弱研發的資金和能力,降低向高端市場進軍的實力,市場將陷入無序狀態。我國縫制機械行業要想實現由做大向做強的轉變,在國際上不能僅僅依靠數量來支撐,更應通過技術的領先、工藝的精湛、設計的突破等方面來贏取。縫紉機出口額的增長高于出口量的增長,說明出口單價有所回升,有利于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