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交會”出口商品“唱大戲”
猴年新春的上海,對服裝界人士而言的一大熱門話題是去看今年3月1日至7日在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第14屆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之所以如此,重中之重是今年的華交會規模空前,達到8.05萬平方米.足足比上屆增加40%的面積。紡織服裝又是其中的主打交易產品,云集了眾多國內知名的品牌,推出了大批極富視覺沖擊力的時尚新品……
盛會誘人關鍵在效益
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南京市、寧波市等9省市聯合主辦的第14屆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是中國規模最大、客商最多、輻射面最廣、成交額最高的區域性國際貿易盛會。在2003年,華東9省市進出口總額達3759億美元,占全國的44%,出口2014億美元,占全國的46%,今年以來,又快速上升至55%。據了解,寧波市的外貿訂單,有兩成采自華交會,這樣的盛會怎么會不抓人眼球!
記者在現場采訪時看到,本屆華交會共有7個館,總面積8.05萬平方米,其中紡織服裝館3個;輕工館3個,工藝館1個。但在輕工館和工藝館里,服裝類的產品及配套產品約占1/4,包括服裝、鞋子、帽子、衣架.手飾.項鏈、包袋.襪子、內衣.假發、手套、眼鏡.縫紉機等系列產品,這樣算起來,華交會紡織服裝產品大體上占57%的比重,面積在4.7萬平方米左右。由干華交會架起了出口通路平臺,凸現了優勢產業的風姿,使紡織服裝貿易“唱起了大戲”。
盛會產生品牌效應
在華交會上,國內知名的品牌企業紛紛在第一時間拿出了頗具市場競爭力的新品,不僅對外商甚有吸引力,爭取了大批訂單,對國內市場同樣有積極的意義。尤其是杉杉、雅戈爾、三槍、海螺、華源、飛馬、海瀾、紅豆、陽光、凱喜雅、萬事利、東方國際集團、海爾曼斯等一批國內知名的紡織服裝企業的展臺是客商和專業人士特別喜愛光顧的,收獲也豐厚。如年銷售額已突破100個億的雅戈爾,出口服裝已占整體服裝銷售額的45%,其產品的走一自然值得關注。
華交會的品牌效應從一些細節上也能充分感受到。記者在采訪本屆華交會時,發現在售票處有十名工作人員在出售進場券,每張50元,限當天使用,僅15分鐘時間,就售出了4耳多張,這比不少免費進場的專業展會不知牛多少?而一本大16K200多頁的本屆華交會會刊市場化運作,每本售價100元,同樣有許多人購買;個中緣故不言自明。讓人口味的是在一個中國新世紀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的展位上,記者正在細看其產品,言談之間卻知真正的參展商是溫嶺市對外貿易有限公司,展位易主,原因就是供不應求,滿足不了企業的需求。這件令華交會組委會最頭疼的事看來唯有繼續‘擴容’才能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