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工業協會2004四大工作重點
2004年1月9日,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全國紡織行業發展與改革工作會議暨紡織產業集群工作會議。會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為第二批30個市(縣)、鎮(城)頒發了產業集群的證書和牌匾,拉開了協會服務行業、服務企業的新篇章。杜鈺洲會長作了題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現代化紡織強國》的長篇發言。在總結了去年行業形勢并對今年的運行進行了展望之后,重點對今年的行業協會的工作做了明確的部署。
按照中央預計,2004年我國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7%左右的高速增長勢頭,國家要調整投資與消費比例,刺激內需擴大,這對紡織行業的經濟增長是有利的。市場競爭將主要體現在產品質量、創新、品牌、環保和管理營銷等領域,充分而又激烈的競爭會帶來新一輪資源整合和企業重組,那些改革調整滯后以及非市場化和低水平建設的"問題"企業將面臨更大的考驗。
2004年紡織工業協會圍繞全行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三大重要結合點確定以下重點工作:
加快行業結構調整,把投資重點引向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具體的工作有:迅速組織力量作好"十一五"規劃,發揮規劃預測對行業結構調整、投資方向的引導作用;組織落實紡織工業技術進步綱要,對初步確定的推進新型纖維材料以及新型紡紗、織造、印染、縫紉技術,生態紡織品及環保加工技術和產業用紡織品技術的四大領域25項46種關鍵技術攻關目標逐個落實;組織落實紡織工業十項新型成套設備技術攻關和產業化;以面料為突破口,繼續加強中國流行面料工程(FABRICS CHINA)的推廣,運作、培育行業性品牌,帶動棉、化纖、絲、毛、麻等各類織物新產品的開發和市場化運作,促進行業產品開發與國際市場需求的對接;建立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先進的紡織品質量指標體系和檢測網絡;發展新型產業集群,在試點集群區建立紡織創新平臺,并以此為基點構筑行業性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區域產業協調發展,開展針對提高東部紡織產業競爭力,中西部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民營經濟和東北老基地改造的調查研究,繼續開展區域紡織經濟調查咨詢規劃服務工作。
進一步開拓國內外市場,開展行業外交,維護產業安全。主要措施有:充分依靠我外交部、商務部及駐外使領館的幫助和支持,廣泛聯絡各國駐華機構及境外公司在華機構,為中國企業走出去、請進來,創造良好條件,并抓緊完成"中國紡織發展白皮書"的起草工作,以此引導國際對中國紡織的正確輿論。進一步辦好在北京、上海等地舉行的國內各類專業國際大型展覽,提高行業性展覽的國際化、專業化和展覽服務水平;進一步辦好和參與境外的專業性國際展,重點在面料、服裝、家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針織內衣、紗線、紡織化工等領域,為打造民族品牌的國際知名度提供高效的專業化服務。邀請國際經濟組織、主要國家紡織及相關行業組織,圍繞"后配額時代:創建共贏的未來"的主題,舉行首屆"全球紡織經濟論壇",進行廣泛交流,探討國家間發展紡織的優勢互補,促進各種合作伙伴關系,向國內外同行企業推介商機,提供服務。建立和完善行業運行預警制度,為維護產業安全參與組織相關行業實施反傾銷、特別保障及相關的產業損害調查,并提供統計信息支持。
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充分發揮行業性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主要工作有:繼續加強行業信息平臺建設,提高對全行業信息服務水平,辦好中、英文網站,繼續深化紡織行業知識庫的開發研究,爭取在年內對主要行業試點運作。繼續深化統計分析、行業預測模型的研究開發工作,提高對國內與國際市場的趨勢判斷力。進一步在骨干企業中推廣以紡織專業ERP系統為核心的信息化應用,爭取建設100個ERP示范性企業;完善建設中國紡織電子商務平臺,擴大與美國威特公司的電子商務合作,制定和實施行業信息化標準和監督管理,推動行業信息化建設規范、有序和健康發展。繼續出版年度行業發展報告,加強有關媒體以及各行業性刊物新聞宣傳的行業性指導,發揮協會新聞中心的組織協調功能,形成對行業發展的正確輿論導向。
按市場化原則加強產業協會建設,發揮協會在建設現代化紡織強國過程中的應有作用。加強與各地協會、政府與各級工會組織的溝通、聯系與合作。我們在浙江、廣東兩省紡織產業競爭力的大規模調研中都得到當地行業協會、專家的積極參與。今年杭州市蕭山區政府派出兩位公務員到紡織工業協會的產業部和化纖協會掛職鍛煉,加強了協會與地方的聯系,也為地方培養了干部,這種人才交流的方式是協會與地方溝通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