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與質量的新理念
編者按:本文從國家質量管理獎目前采用的卓越績效模式標準,提出適應時代發展的標準和質量的新理念,並從以顧客為導向、追求卓越績效企業模式和系統工程觀點三方面來介紹國家質量管理獎的指導思想,望能給廣大企業一些啟示。本文簡約從三方面來討論標準與質量的新理念。
以顧客為導向的理念
企業生產的產品是以銷售給顧客並取得贏利為目的的一種經營活動,它的對象是顧客。所以我們必須要了解顧客,了解顧客現在的需求和今后潛在需求,要改變過去生產符合標準就是質量好的產品,轉變為顧客滿意才是質量好的產品。所以質量好的概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也就是說恒量質量好的標準發生了變化。過去由企業制訂標準,由標準衡量質量,所以是企業主導質量,而現在的質量好是以顧客的滿意作為衡量“質量好”的標準,因此,是顧客主導質量。
讓顧客滿意了,使顧客得倒滿足,這樣的產品才銷得出去。而如果只是滿足了企業標準,而該標準有可能是趕不上時代潮流,滿足不了顧客需求,那么,雖然生產出符合標準的產品,但仍不能讓顧客滿意。據統計全國目前有40億雙鞋積壓在庫中,這是前些年各企業為追求規模和數量,加快生產,加大產量的結果。這些鞋雖然都符合標準,但卻不能讓顧客滿意,便只能積壓在庫中,給國家、給企業造成巨大損失,這便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以顧客為導向的概念還體現在不光要了解顧客目前的需求,還要了解顧客的潛在需求,或者引導顧客的潛在需求,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大同顧客的聯系,熟悉他們,了解他們,特別是我們生產縫制設備的企業,更要深入顧客中,對他們生產中所用材料的性質、加工工藝、產品要求等等,做到充分了解,還可深入顧客的生產現場做調查、做交流,了解如何更好地提高生產效率,如何使操作者更輕松、更舒適,如何使產品質量更穩定、更好,如何使操作環境更優美……大家共同開動腦筋,開發出更適合顧客需求的產品來,對顧客要提供更有特色和具有個性化的產品。正如上海縫制機械行業協會秘書長雷杰說:我們要加強創新,要研究服裝企業需要什么,這就要求我們的技術人員下到一線去,走進服裝企業,了解客戶真正的需求,解決生產工藝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要設法為顧客提供最好的縫制設備,做到質優、價廉、低維修率,讓顧客能省錢、省心、省事地去賺錢。為顧客創造價值來讓顧客滿意,這同時也建立了同顧客間穩定的關系,保持緊密的聯系。把顧客放在皇帝的位置來認識事情,處理事情,正如質量管理常講的顧客永遠是正確的。要做到這些,就要對顧客和市場的需求和滿意程度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並能給予快速的、準確的反應。
要做到上述要求,則產品的標準化必須要隨之而動,要根據市場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考慮顧客對產品性能的要求,操作的準確、穩定、方便而制訂,調整產品標準。
標準化工作為經濟發展、戰略調整和產品升級提供技術支撐,當前,我國標準制訂周期過長,執行標準水平偏低,新產品標準缺乏等問題還很突出,要實現標準化工作跨越式的發展,就要在提高標準并滿足顧客需求方面下大功夫,在新形勢下標準水平高低的重要評價原則,應當是技術和效益的統一,是市場和生產的需要,能充分滿足消費者需求和符合企業技術水平的標準才是先進標準,企業間的競爭,很大程度表現為標準之爭。
社會在不斷發展,目前對環保的要求日益明確,ISO14000的推行便是一個很好的例證。縫制設備在使用過程中也不能對它不聞不問,操作環境的噪聲、氣味等對工人會產生多大影響,也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根據大型、中型、小型企業的需求不同,多功能縫制設備和專用性特強的設備,各有所需。無油或少供油潤滑的縫紉機也是根據顧客的需求而開發的,但也不是提倡所有縫紉機都這樣。又如,封包機的縫紉速度與傳送帶速度及生產現場如何匹配等問題,這就要同顧客溝通,了解顧客的想法,制訂符合顧客實際需求的產品標準。顧客在不斷地求新,社會的要求不斷在提高,要生產對顧客有魅力的產品,才能對顧客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