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裁剪挑戰傳統工藝制勝點
裁剪在整個服裝制作過程中往往是被人們忽視的一個環節,目前很多工廠仍沿襲著傳統的作業方式,即幾列案板、幾把剪刀,其它所能見到的就是大量的拉布和裁剪人員,一個規模不大的工廠也得要十幾人,稍有規模的工廠也要三、四十人。企業的領導者往往只是通過使用廉價的勞動力以及超時加班來獲取利益。可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人的工資在逐年上升,員工法制意識的增強以及勞動法的有效實施,超時勞動使企業付出的代價也在大大增加。因此,整個勞動力的成本越來越高。如果有些工廠又不能有效的穩定員工隊伍,造成一些技術骨干和熟練工人的流失,這給管理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因為如此,未來的發展趨勢,就是盡可能以機器代替人,這不僅可以成倍的提高勞動生產率還有利于進行有效的管理。
日本川上公司正是順應了這種潮流,使得他們生產的裁剪系列產品在中國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在CISMA2003展會期間,日本川上公司4天的訪問量達到了2000人次,現場就與一些服裝企業簽訂了訂購合同,這同時也反映了服裝生產企業已經開始重視了選用裁剪設備的作用。川上服裝設備(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國民先生這樣告訴記者:在服裝生產中,裁剪將是服裝企業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優化產業結構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裁剪設備的是引領服裝企業轉型的標志。
日本川上公司成立于1966年,是一家具有37年歷史的裁剪設備制造商,它生產的裁剪系列產品,如拉布機、電腦排版系統、自動裁剪系統、驗布機、預縮機、已遍布東南亞各國。特別是十幾種不同型號、不同功能的拉布機,更是滿足了不同層次,不同客戶的需求。川上裁剪系列產品為什么受到各國服裝企業的青睞并在中國也受到推崇呢?其原因是,它不僅具有人性化的設計和良好的價格性能比,更重要的是它能給廣大用戶帶來實實在在看得見,算得出的效益。就拿川上的NK-300GXN拉布機為例,1個操作人員、1臺拉布機,工作8小時,可拉110卷面料,而未采用這種機器的工廠,則9個人(3組)也未必能完成如此大的工作量,這種效率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從效益方面來計算,也就是說最多三年半的時間即可收回投資。此類機器的使用壽命一般為20年,剩余16.5年間可創造效益是一筆可觀數字,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發達國家,即使很小的服裝企業也都采用拉布機的緣由了。
另外,拉布機的精度可控制在2-3mm之內,而人工拉布時上、下層的誤差最小也要10mm,從這個意義上說,節約面輔料也可為企業創造一筆可觀的財富。
通過詳實的數據,科學地論證了拉布機在服裝領域所發揮地效率以及產生的效益。科學技術的進步必將促使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變革,那些想用但又有所擔心和存在顧慮的企業應該放下包袱大膽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