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蝴蝶縫制設備經營部“改修”服務
近日,記者在滬上發現了一家獨特的縫紉機經銷商。眾所周知,滬上頗有影響和長期形成市場規模的縫紉機經營點在東長治路,但這家并非落戶在這條“專業街”,而是在上海火車站北廣場相對“冷清”的地方,說“冷清”,最主要是指它地處不夠集中與引人注目。其次,這家已經在市場上風雨飄搖了十三載的商家,一直以來以經營家用機和零配件為主,適值新世紀新的市場挑戰,他們倒是獨辟蹊徑創出了一條自己的生存興旺之道。
記者來到這家命名為“上海蝴蝶縫制設備經營部”,門面僅有三十平米的店家時,盡現眼前的是一番忙碌的景象。兩位身著維修制服的專業技術人員正仔細地為傳統腳踩家用機“改頭換面”,約莫半小時不到的光景,就徹頭徹尾換了一副面孔――原來的機頭全身更加光鮮,原來是重新給加了機油的緣故;原來的臺架不復存在,那略顯笨重的腳踩踏板卻被一塊黑色馬達取代,只要插上電源就可以輕松使機器飛輪轉動起來;最令人感到新鮮的是,原來占地幾平米的機器現在變得輕巧便捷,嶄新的機頭被裝在一只精致美觀的匣子里,只見顧客們樂不可支地拎著匣子把手,十分開心地付完“手術費”140元回家了。記者隨機詢問了部分客戶,他們有的從青浦、浦東等地趕過來,介紹說,這樣的改良電動家用機不占地方,便于收存,而且可以幫助家人小縫小補,省時省力,價位合理,扔掉原來的腳踩老式縫紉機又可惜,何樂而不為呢?!說得也極是。正如該經營部經理陳志憲所說,“我們就是做好這項最基本的服務,改修完若有任何小毛病都歡迎隨時前來維修或者重配零件。”陳志憲不無自豪地介紹了他的同行,另兩位同樣來自上海協昌縫紉機廠的機修工,正是他們的專業和認真成就了現在的“蝴蝶縫制設備經營部”。
這些老縫紉工一輩子靠縫紉機吃飯養家,他們堅信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一定可以有一種做實業、做事業的感覺。從清晨八點開門,最忙的時候一天接待改修三十多臺機器也絲毫不覺得累,因為他們既服務了顧客,又找到了自身的價值。陳志憲說,“我十三年來一直堅持做家用機,老式的新式的我都賣。前幾年市場低迷時我沒有氣餒,發現了這個‘改修’市場,于是開始兼賣兼修,做的是誠信實在的服務。”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他說他還將繼續做好家用機的經營,因為他堅信這個市場正在復蘇;還將繼續做好改修服務,因為這個市場正在成熟,正在滬上形成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
記者手記:記者想說的是專注和執著一定可以成就我們的事業,正如上海西南角的金山區楓涇鎮正在崛起的上海服裝機械城一樣,只要做得專業,只要發揮其特定的功能就一定可以成就魅力!所謂“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狀元”,到時在機械城入駐的都是業內如陳志憲這樣的專業人士,又各有各的獨門功夫何愁難成氣候呢?!我們堅信陳志憲會越走路越寬,更加有理由堅信上海服裝機械城在全行業精英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必將成就專業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