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內地企業普遍對社會道德標準SA8000認知缺乏
SA8000標準認證預計5月前推行外貿訂單將與勞工權利掛鉤企業普遍缺乏認知
這幾天,浙江杉杉集團進出口部的負責人方迅正為SA8000標準認證而煩惱。預計今年5月1日前,美國、歐盟一些國家將開始強制推廣這個標準認證。該認證將勞工權利與訂單掛鉤,主要約束出口企業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方迅說:“SA8000標準認證的強制推行,對杉杉集團的出口肯定有影響。該認證無疑將使服裝出口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SA8000成訂單附加條件
作為全球第一個“社會道德責任認證標準”,SA8000標準認證要求企業在賺錢的同時也要承擔社會責任。在對工作環境、員工健康與安全、員工培訓、薪酬、工會權利等具體問題上,該標準都有最低要求。近年來,該認證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跨國公司訂單的附加條件中。
有報道說,現在有超過50%的跨國公司和外資企業表示,如果該標準實施,將重新與中國企業簽訂采購合同。
大部分企業將陷認證危機
目前,全球已獲SA8000標準認證證書的259家企業組織中,我國僅42家,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法律部律師王濤說:“如果現在就嚴格執行SA8000認證制度,將使我國大部分企業陷入認證危機。”
SA8000標準認證高昂的成本讓珠三角企業頭痛不已。有報道說,東莞一家鞋廠請專業人士對照該標準為他們的企業做了一個初步預算,結果發現僅最低工資標準一項就要增加支出300萬元,“這個企業根本做不到”。
王濤表示,SA8000標準認證遵循的首要法律依據是所在國法律,而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每天工作不超過8小時,“這對一些勞動力密集的行業而言,是非常困難的事”。
安踏(中國)有限公司外貿部經理林云霞認為,對中國的很多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延長勞動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
長三角企業普遍缺乏認知
記者近日致電長三角一些企業管理層人士發現,他們對SA8000標準認證普遍缺乏認知。
上海服裝紡織協會秘書長徐秀清說,目前還沒有對有關信息進行收集整理。蘇州天河紡織品有限公司經理錢林江表示,他對SA8000標準認證非常感興趣,希望記者能傳真一些資料給他,“以期盡快了解”。另外還有很多企業表示,暫時沒有接到出口商對他們提出有關這一認證標準的要求。
同時,也有少數企業就此表達看法。浙江杰克工業縫紉機有限公司總經理阮吉祥說:“我們較早知道了這個標準,目前已做好應對準備。我們沒有用童工,也有條件完善的員工宿舍,我們還有與其他國內企業一樣建立了工會。”
長期關注長三角企業勞資關系的華東政法學院教授董保華認為,目前珠三角部分企業已經陷入“認證危機”,但長三角企業也同樣面臨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