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傷制約中國企業創國際名牌
美國廣告專家羅杰夫認為,中國企業如果不能在國內市場上與國內外同行開展競爭,創出自己的名牌,從長遠看就不可能在國際市場上站住腳。與洋品牌相比,國內品牌的差距是明顯的,這種差距不是簡單的企業實力上的差距,更多的是一種觀念與品牌規劃及管理上的差距。
品牌缺乏個性
不具有高度差異性的核心價值等于放棄了忠誠客戶,將命運交到了下游經銷商手中,是令廣大品牌精疲力竭的價格戰、渠道戰的根源。在生活多姿多彩的當今社會,消費需求越來越趨向個性化,沒有一個品牌可以成為“萬金油”,對所有的消費者都產生吸引力,一個品牌的核心價值如果能觸動一個細分消費群就已經很了不起了。缺乏個性的品牌核心價值是沒有銷售力量的,不能給品牌帶來增值,也不能創造銷售奇跡。
戰略上缺乏定力
準確、清晰、具有差異化的品牌核心價值確定以后,企業必須以非凡的定力去堅持這一定位,讓品牌的每一次營銷活動、每一分廣告費都為品牌作加法,起到向消費者傳達核心價值的作用,成為品牌對消費者最有感染力的內涵。
對廣告依賴過高
重慶奧妮為與寶潔一決雌雄,別出心裁地對市場進行細分,不僅把洗發水分為化學和植物兩類,在1997年推出的新品“百年潤發”植物洗發露中更是進行了青年、中年和老年的年齡劃分,以周潤發為代言人的 “百年潤發”廣告獲得業內外的一致好評,“百年潤發”也成為洗發水市場上的一匹黑馬。但可惜的是,該品牌的包裝及宣傳沒有達到高度的 統一,本可以成為本土洗發水品牌經典反擊戰勝者的“百年潤發”至今還埋沒于“蕓蕓眾生”中。
過分看重短期效果
某彩電品牌就因為長虹的價格壓力而改變營銷策略從而損害了品牌核心價值。長虹是通過總成本領先戰略建立起價格優勢的。而該品牌的核心價值是“高科技、人性化、時尚感、現代感”,一直以來以技術力、工業設計力、品牌傳播力為基礎支撐起品牌核心價值與高檔形象,所以完全可以在中高檔細分市場獲得較高溢價,但該品牌為了搶市場占有率, 大量的普通機與中低檔機、特價機充斥市場,同時頻頻打價格戰的消息通過媒體與銷售終端被消費者感知。這一切都在破壞巨資投入所建立的品牌核心價值。結果,價格戰打不過長虹,高精尖的產品又由于品牌形象受損使消費者不信任。
品牌溢價能力低2000年,SONY一個品牌的彩電利潤超過中國所有國產彩電品牌的利潤之和,國內品牌艷羨不已;耐克從中國制鞋廠花120 元人民幣買走的運動鞋因為打上了耐克品牌,所以售價就躥到700多元;海爾品牌的電器總是比一般電器貴15%-30%,有時甚至比松下、三星等國際品牌都貴,但消費者仍然選擇購買海爾。這些品牌的高溢價能力,完全取決于企業的品牌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