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背后是質量
2004年3月1日,在江蘇省吳江市召開的中國縫制機械協會七屆三次理事會上,田民裕理事長指出,把抓好質量作為企業樹立品牌、爭創名牌的基礎建設,是全行業當前刻不容緩的任務。田理事長的觀點在與會代表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會議決定將2004年作為行業“質量促進年”。
今天,品牌已經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而質量則是品牌的基礎。包括大批企業家在內的社會各界對品牌和質量的密切關系給予了高度的肯定。“質量是品牌的生命”;“品牌的核心是產品的品質”等觀念已深入人心。
對于任何企業來說,質量和品牌兩大因素是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
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市場競爭中,品牌就是金字招牌,是企業角逐市場的本錢和王牌。人們正是通過一個企業的品牌來了解一個企業的實力。因而,一個企業要想長盛不衰,必須要塑造自己的品牌,發展自己的名牌。
品牌是產品的名號、質量以及標志。品牌的核心是產品的質量。如何提高產品質量,以質量開拓新市場,以質量打動消費者,已成為企業創國際名牌所必須研究的核心內容。
質量上乘是品牌的基本特征。 消費者購買某一品牌的產品或服務就是在購買該品牌。但是,對某一個或幾個品牌的忠誠的客戶來說,更是在忠于該產品的質量。聯想、海爾、康佳、長虹等國內品牌并不是其所有產品都受到人們的青睞。聯想和海爾都在推出很多產品時遭到過失敗。究其原因,不是因為消費者不認可或不接受這些失敗的產品,因為他們在品牌推廣時的確費了很大的功夫,而是這些失敗的產品在同類競爭者中的品質的確欠佳。
有些企業為了塑造自己的品牌而不惜花費巨額的宣傳廣告和市場營銷費用,如央視前幾年的廣告“標王”企業,現在幾乎都倒閉了,究其根本原因,是其產品的質量并沒有達到消費者普遍認可的程度。在產品缺乏質量競爭力的情況下,品牌推廣費花得再多,產品也不見得被消費者接受,因為當今的消費者變得越來越理智了。他們在對某一品牌真正忠誠之前,一定要認可并接受該品牌所代表的品質。
很多國內同行企業都非常嫉妒“寶潔”、“聯合利華”、“強生”等在中國生產日用品來大賺中國消費者的錢,若你問問消費者為什么會把錢花到洋人的品牌上,他們多數人的答案可能會是:我也愛我們的民族品牌,可惜我們很多國產香皂、洗發水、護膚品等產品的質量實在是不爭氣,即使再便宜,消費者也不愿意買。成功的國外企業在中國推銷其品牌及產品,無不是靠其優于我們國內競爭者的質量而取勝的。因此,要想讓品牌運營真正能夠成功,關鍵是研發并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
如今,企業都已意識到,品牌的形成必須有質量做支撐,消費者也同樣如此。好的品牌在某種程度上說其實就是質量過硬的保證,一些只重宣傳不重質量的品牌,最終也會被消費者認清而遭淘汰。
如果說品牌生存以質量為載體,力保其生命力不斷延伸的話,那么質量依附品牌,其附加值才得以真正體現。因此,企業只有做到質量與品牌優勢并重,互為補充,相互促進,才能保持強勁的市場競爭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