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縫制機械市場營銷現狀與發展座談會綜述
審時度勢冷暖間 厲兵秣馬備來年
市場方興未艾 弄潮正當其時
“繼去年‘非典’影響之后,下半年市場開始復蘇,目前是訂單多,而且越是大廠越多。”東莞祥興衣車公司代表發言時說。今年是中國服裝與紡織品出口配額限制取消前最后的緩沖期。在今年上半年取得火爆開局之后,預計下半年與去年相比,市場需求仍將有所增長。國內方面的原因有:迫于去年形勢和成本較高,一些停建、待建的服裝廠伺機而動,抱“遲建不如早建”的思想,搶時間開工;還有,在廣東省一些面臨清理的“開發區”內,存在大量的閑置土地,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為了保住這些已征用地,會以投資少、收益快的服裝廠進行“填充”;另外,內需隨GDP值增長的擴大,也將刺激服裝業對生產設備數量和檔次的要求。
國際方面,去年,因“非典”因素流向東南亞國家的大量外貿訂單,重新回到中國大陸,加大了生產廠家的設備需求;配額取消后,印度將成為美、歐服裝紡織品第二大進口商,而其國內還未形成縫制機械的規模化生產。另外,非洲、南美的新興市場無疑也蘊含了巨大的商機,不可忽視。
機遇挑戰并存仍須與“狼”共舞
“國產設備總量在世界總產量中已超過60%的份額,但在國內服裝百強廠家里,幾乎看不到國產品牌(縫制設備)。”這讓中捷李瑞元總經理耿耿于懷,然而卻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