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縫紉機穩(wěn)步挺進吉爾吉斯市場
天山網訊(記者薩武列·胡馬爾)2003年4月,本報曾采訪過一位浙江商人——沈金良,他通過對吉爾吉斯商品市場的詳細考察,覓得了中國縫紉機在該國市場的商機。
時隔一年,《新世紀商報》記者在比什凱克市馬迪娜市場,拜訪了這位在吉爾吉斯銷售中國縫紉機的第一人——沈金良和他的“金良”縫紉機銷售店。
馬迪娜市場是吉爾吉斯最大的布料批發(fā)市場,從事布料生意的主要是中國新疆的維吾爾族商人,也有一部分當地人。
由于馬迪娜市場主要面向吉爾吉斯的服裝及布制品加工廠,批零各類布料,而縫紉機是這些加工廠的核心工具,因此,布料采購者在馬迪娜市場也比較容易看到“金良”縫紉機。
目前,比什凱克市還有一家中國的縫紉機經銷商,是繼“金良”縫紉機后進入吉爾吉斯的專業(yè)縫紉機廠商。
沈金良介紹說:“目前,吉爾吉斯的服裝加工廠幾乎都在沿用前蘇聯時期的縫紉機,非常陳舊,很難適應現代化服裝生產的要求。很多加工廠都迫切期望更換設備,而中國的縫紉機因質優(yōu)價廉備受他們的青睞。但更多的服裝加工企業(yè)都在面臨資金緊張等難題,很難在短期內更換設備??p紉機在吉爾吉斯的市場容量很大,但需要慢慢地開拓。”
據悉,僅比什凱克市,大大小小的服裝加工廠就有600多家,每家加工廠的縫紉機少則幾臺,多則幾十臺。
去年,沈金良在比什凱克市發(fā)現,吉爾吉斯首都僅有一家縫紉機店,老板是當地人,銷售的縫紉機部分來自中國上海,還有一部分是當地的二手縫紉機。
而在這之前,沈金良在烏魯木齊市的縫紉機銷售店,經常會有中亞客商購買縫紉機。那時,沈金良就隱約看到了“龐大”的中亞市場。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去年4月份,沈金良在吉爾吉斯考察結束后,立刻聘用了一位銷售經理兼翻譯,開始著手規(guī)劃,不久他的“金良”縫紉機店在比什凱克市開業(yè)了,店里又雇傭了三四個當地的售貨員。
經過半年多的經營,“金良”縫紉機在當地慢慢得到了認可,吉爾吉斯的各類服裝加工廠已買走100多臺“金良”縫紉機(杰克等品牌)和很多配件。
目前,沈金良的大部分業(yè)務仍然在烏魯木齊市,此次,他決定在比什凱克市多呆一段時間,與當地的服裝加工廠加強聯系,培養(yǎng)一名當地維修工人,可以做縫紉機的維修及售后服務。
“同時再學一點兒這里的語言。”他笑著說:“年紀大了,學習語言比較費勁。但是國內的廠家對我在中亞市場的銷售給予了很大的希望,也比較重視,廠家承擔了我在這里的宣傳等費用。因此,我應該在中亞市場投入更大的精力回報廠家對我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