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服裝行業:新形勢與對策新
- 溫州服裝業發展到現狀,坐在了“國際性輕工城”的第二把交椅———2500家企業實現年產值265億元,并形成了從面料、紡線、紐扣、成衣,銷售一應俱全的產業體系,應該說這是溫州的一個奇跡,也是本行業的一個驕傲。然而,這決不能成為本行業內人士作為自我滿足、固步自封的“本錢”。
一、面臨新形勢
溫州服裝業應把鞏固國內市場,作為生產銷售的“根基”,切勿好高騖遠,釀成敗局
1980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衣著類消費只有413.7億元,這一數字到2003年上升到大約523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擴大了5.62倍。服裝業的發展不僅直接拉動紡織業、化纖業的發展,也拉動了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在全國2000年國民經濟投入產出表中反映出,紡織服裝業的發展順應了內需增長的需要。因此,溫州服裝業只有清醒地認識到這一不可動搖的“根本動力”,才能有的放矢,踏實前進,并立于不敗之地。
溫州服裝業應在多方面配合下,努力在增強“活力”上做好文章
2003年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9061戶,在這些企業的實收資本中,非國有資本已占93.55%。由于規模以下企業的迅速發展,目前國家資本在服裝全行業比重不到3%,市場機制造就了適應不同層次市場的產業結構。因而,溫州服裝業只有抓住這一市場發展的大好機遇,攜同政府及有關部門,增加自身發展的活力,無論在機制上或人才運用與營銷觀念上,應該擁有更多的新穎思想與靈活手段。
溫州服裝業的龍頭企業,應在加快國際化步子上有所作為
在2002年服裝規模以上企業實收資本中,海外和港澳臺資本占30%。海外投資不僅帶來先進技術、先進管理、先進營銷方式和國際化經營經驗,而且帶動了中國服裝業培育原創品牌和現代企業文化。中國服裝業日益擴大國際合作,包括與國外品牌合作,在設計、生產、營銷領域的合作,已有500多個國際服裝品牌以屬地生產形式進入中國市場。最近幾年,溫州服裝名牌與外商合作以及有溫州服裝設計師作品能在國際權威展會上亮相,并引起了關注,這無疑為溫州服裝業加快國際化進程看到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