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中的服裝生產理想國
“服裝生產是一個古老的傳統行業,隨著人類物質文化生活的豐富,服裝的功能已從原始的遮羞、御寒上升到用以表現美、表現品位、表現傳統和魅力的所謂‘服飾文化’的更高層次上來了。” ------ 清華大學教授 俞昌
理想國藍圖――QRS
“服裝行業的特點決定了它是藝術和技術結合的最佳領域。
傳統的服裝行業從設計到批量生產,長期停留在手工和經驗的基礎上,優秀的服裝設計師也免不了要把大量的精力耗費在瑣碎的手工技藝上,這無形中大大地束縛了自己創造力的發揮。”
未曾涉足或接觸過服裝生產領域的人實實地很難從俞教授的這一番高論體會出服裝與生產之間的關系,因為大部分人對于“服裝加工”的觀念還停留在裁縫刀尺的比比劃劃、家用縫紉機甚至手工的縫縫連連上。可事實是,如果你想象不出我國做為世界“服裝工廠”的規模,即我十數億同胞外加“地球村”無數鄉親的衣裳是如何地在縫制,有多少人日日夜夜忙于這個營生,你可以試著想象一下,你為更好地“包裝”自己專門挑選了布料然后去裁縫店“量體裁衣”,可焦急等待的結果卻是過了季兒,衣服只能明年再穿的的尷尬變成了――你只需往那兒一站,就電腦屏幕上隨意更改的包括面料、款式、顏色與一切個人意愿的滿足與否搖頭不算點頭算,然后就在“店”內稍事休息,一件(套)試都不要再試的衣服實現了“立等可取”,因為你剛剛已經看過了它們穿在身上的“立體形象”。這就是QRS。
“‘QRS快速反應系統’是集設計技術、生產管理、計算機圖像技術、計算機自動控制、服裝機械與裝備等知識實現服裝設計生產、營銷管理快速反應的系統工程。
服裝QRS項目的建設為快速反應生產過程的研究提供了實驗條件,可在此基礎上模擬柔性生產的各種狀態的研究,培訓向產業轉化的成熟的技術方法。”
東華大學服裝學院QRS研究室在張文斌教授的主持下歷時四年將上述理念逐步付諸實現。據悉,該項目第一階段,即“完成快速反應生產系統的吊掛傳輸裝置、微型生產線的主干機械設備,形成女裝柔性生產、快速反應生產工程的主體硬件設備”業已完成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在國內某些先進的服裝企業,該系統或類似產品也已投入使用; 而項目的第二階段,即“配齊快速反應生產工程的硬件設備,進行多種生產狀態的動態管理研究,并實現與信息系統的連接,初步實現科研產業化。”則不僅是一個亟須完善卻又難于一蹴而就的攻關項目,更是一個“象牙塔”內外、起碼在業內長遠為之關注的話題。
服裝QRS 是一個工程研究項目,同時也是一個人性化十足的人文科學研究項目。它的提出既與現實的服裝生產相關,其實現也難能擺脫服裝生產的現實水平。“歐盟正在大力發展該種系統。如在德國漢堡建立了基于MTM (made to measure, 譯作單量單裁) 理念的批量服裝生產快速反應系統,就是經過自動三維測量后,調出樣板,經修改后快速反應生產的個性化服裝生產系統。”“不需要再做樣衣,”張教授解釋說,真正實現這樣一套系統,“是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需求刺激的結果,一個理念的成果。”
可能因為面對外行,張教授更多地從人文的角度闡述、描繪著他的服裝生產理想國。然而最終他也不得不涉及“理想架構”中的缺憾,“目前的CAD實際上還是兩維……”
CAD曲高和寡?
這正是服裝生產CAD 的軟肋或者說難言之隱。即如果說CAD 曲高和寡,毋寧說自身有著先天的不足。服裝CAD 的高效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制板效率,服裝CAD 遠比手工快,特別在省褶變化比較多的女裝方面;
◆ 修板,服裝CAD 在已經推碼的版型上只要修改基本碼,其它號型的版型就會自動修改,比手工效率提高100倍以上;
◆ 推碼, 服裝CAD在推碼方面的效率和準確度已經是大家公認的,號型越多體現的效率越高;
◆ 排料, 可以學習和遺傳老師傅的排料經驗,讓新手也能成為排料高手 (――摘自《智尊寶紡服裝信息報》)
可惜, 做為服裝生產“自動化”或高效化的核心一環,由于服裝CAD缺少了前端數據采集的智能化(理論上應屬于前述三維自動測量的范疇)和輸出樣板的成本較高(需價格不菲的數字式繪圖儀做為終端),不幸如同一位長得不怎么樣的大家小姐,終于是高不成、低不就,一方面待價而沽,一方面就貽誤了青春。
對此,北京六合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至尊寶紡”服裝CAD的開發者與經銷商黃彥軍先生顯得不急不躁:“CAPP(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這一塊還只是個概念,ERP(企業資源計劃)上想下功夫但還早呢,三圍(自動測量)也還需十年。”但和同行的格柏、力克一樣,至尊寶紡一刻也沒閑著。他們主動降低“身價”以貼近中、小企業,特別如至尊寶紡的CAD “學習版”努力于與客戶感性的交流,以增加其投資的自信。躊躇滿志的黃彥軍對他的事業是充滿信心的:“在中國,國外的(CAD)軟件發展前景渺茫。因為一,其價格高,基于它的開發成本,短時期內別指望能夠降下來; 第二由于其信息反饋不利,在與國內企業的契合上困難重重或嚴重滯后; 其三,盡管這個行業‘誠信度’不夠,我們卻能夠做到讓客戶先用后買,售后服務隨叫隨到。”至尊寶紡服裝CAD 在“價格回歸”戰略和地區針對性策略的引導下業績不俗??傊?,適應國情,順應市場,不光是國產服裝CAD 的根本出路和發展方向,業內方方面面的生產制造、銷售企業,誰又能超乎客觀規律而信馬由韁呢!
國產服裝CAD如果說其軟件差強人意,硬件相對來說則稍遜洋貨一籌,更何況后者占著購置費用的大頭。于是有“經驗”的打版師甩開數字化儀(輸入設備)直接用電腦打版、推版。甩開數字化儀就意味著省去了數字化儀的開銷,輸出設備――繪圖儀或切割機能不能一并省略?結論是肯定的,在目前即便是國產的數字化控制設備,如東莞粵銘激光應用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開發生產的激光裁床已經做到把來自電腦的CAD 數據直接“灌入”,這在電腦控制化的進程上說或許只是一小步,但就我國勞動密集型的服裝生產模式來說,意義卻非同尋常。單就服裝CAD的進步而言,原先有買得起馬,配不起鞍之嫌,今朝能“掐頭去尾”,一方面是購買者的幸事,開發者也得以“輕裝前進”,一門心思力求軟件的盡善盡美。相信,從張教授“個性化服裝批量生產”的概念出發,CAD更多地反省自身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終一定能成就“門當戶對”的好姻緣。
短兵相接的“歷史瞬間”
如同IT時代電腦的如影隨形,無所不在。CAD使得工業化進程中的各行各業如虎添翼。服裝數字化是必然趨勢,服裝CAD 是服裝數字化的開始。
有趣的是服裝CAD既是工業化生產的結果,則不僅不適合手工作坊式甚至也不適合小批量的服裝生產;
更為有趣的是有相當多的人(企業)敬而遠之,不為別的,只是因為不會使,或感覺到不好使! 這是服裝CAD 走出象牙塔與服裝生產企業短兵相接的一個歷史的瞬間。我國現階段的服裝生產方式,規模上自然遠非昔日可比,但即使高速衣車的流水線上仍附著了形形色色剪不斷、理還亂的傳統定式思維。服裝CAD 的難于出閣和下嫁后的束之高閣恰恰反映了這一瞬間兩個方面的沖突――
首先,服裝CAD 的開發者必須看到,即便是某些大企業生產規模雖大,但品種、規格都嫌簡單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數據庫中大量的樣版,無異于鏡花水月,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