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制機械行業國內外市場的思考
一、抓住歷史機遇,服務下游企業。大家都知道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勞動密集型的服裝、紡織業是我國大量農村勞動力取得工業價值的好項目。服裝產業門檻低、上馬快、見效快,是每個相對落后地區發展經濟的首選行業。這就為縫制機械創造了最好的發展機遇,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服裝業和縫紉機業面臨的最大機遇。我們必須根據國內經濟繁榮,購買力提高及市場需求旺盛,做好基礎、人員、信譽、網絡等經營方面的調整。為下游企業服務,取得良好回報。
二、提高行業信心,大力推廣民族品牌。我做了幾年的國產品牌的推廣工作,深深體會到:一個有潛力的品牌在一個有思想、有作為的優秀企業家的帶領下,在廣大經銷商忠誠、熱忱地推廣下,是完全可以壯大的。現在的國產設備在國產配套零件質量大大提高的情況下,而且與進口品牌已經有同樣的配套體系。裝配質量也提高很快,在這樣條件下生產的整體質量與進口設備相比,除機電一體化方面外,已經沒有區別。而我們用戶卻要多花50%的投資,才可以得到同樣的設備。國產設備中很多品牌是相當不錯的,如:中捷、杰克、標準、海菱等,這些國產品牌不但質量好,而且企業負責任,可以說是非常有潛力的品牌。我們的平車、包縫、雙針針鏈及其他很多設備都是具有國際水準的。我們要有信心打贏進口設備,要有信心向消費者推薦自己的品牌。要創建自己的民族品牌,這是任重道遠的事情。我們的優勢是很突出的。我們的3800型包縫機才4000元,在很多工廠使用效果不比18000的3800型差。我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為什么還有很多服裝廠硬著頭皮去買價貴的洋品牌而不買國產的品牌。我認為主要是我們縫紉機業界沒有做好宣傳、展示我們國產企業已經能做出好的縫紉機。為什么國產的家用電器能夠迅速崛起取代進口品牌,而我們縫紉機就沒能及時發揮優勢呢?這值得我們商貿會探討,值得我們業內人士深思。關鍵是,我們經銷商要有信心,要信任自己的民族品牌,而且我們產品的性能價格比很高,售后服務好,能為用戶省錢。我相信,只要經銷商和廣大縫紉機制造商及業內人士一起唱響國產縫紉機之歌,我們就一定可以贏得市場認同。當然,我們要推廣的是有質量、有潛力、負責任的品牌,這是我們商貿委的職責。
三、苦練內功,提升服務和技術。對工廠而言,要掌握核心技術、核心工藝,如旋梭、電腦控制方面,要能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這要下苦功,練內功,才能不受制于人。同時,苦練內功,還包括企業人員素質的提升。員工素質直接影響產品質量穩定和新產品的開發,這也是內功。對商貿企業而言,苦練內功就是培養銷售人才、改變經營理念,提升服務質量,從而在競爭中發展。
四、走質量興廠之路。千萬不能走低價競爭的死路,這是低層次的簡單競爭,最后一定會致使整個行業的利益受損。因此,要堅決走興質量創品牌的路子,防止簡單模仿生產,粗制濫造,低價搶占市場。要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養,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生產出有競爭力的、高質量的、市場歡迎的產品。我認為,我們國內縫紉機廠家一定要樹立振興民族精神的思想,千萬不要自己斗自己,沒有利潤的企業是不可能發展的。沒有利潤就談不上技術的提高和設備的投入,更談不上與洋品牌的競爭。
最后,我要向大家表示:本人會用百分之百的激情來投入,提高國產縫紉機品牌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為早日實現國內服裝設備國產化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