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與合作——市場永恒的主題
這次“市場營銷現狀與發展座談會”,我認為是我們商貿委成立以來最有水準的一次會議,這其中有許多因素讓我們覺得有參加的價值。聽完前面這么多代表精辟的議論,我也忍不住想在這里談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一起做個交流。
首先,我覺得我們這個行業如果用一個比喻,可以說就像美國NBA籃球賽,每場比賽由四節組成。我所劃分的四個部分中,零件是第一個決定性因素,其次是制造廠商,第三個就是經銷商,而最后就是我們的客戶——服裝廠商。這四個部分的組織結構好不好,直接關系到我們行業的發展,也就是我們的比賽能不能取勝。客戶使用了我們的產品,我們產品的質量能不能經得住客戶的考驗,這是最終判定的關鍵問題。客戶使用滿意,說明我們前三個環節組織得好;反過來,我們把前三節比賽打好,對最終獲勝也奠定了基礎。用中捷的李總剛談到的一句話說,就是“縫紉機的上下游企業是一種戰略關系”。這也就是商貿委成立時,何秘書長提出的我們縫制機械行業產業鏈中的一個永恒的主題——合作與競爭。
首先,我認為,在我們這個行業里,競爭是一種常態。無論走到哪里,我都聽到我的一些朋友在說:“現在競爭太激烈了”。做了十幾年的縫紉機行業,我的這種感受當然也是十分深刻的。但是我們不能否認:說競爭是一種常態。只要有兩個同類物種的地方,就存在著競爭。總抱怨競爭太激烈,在我看來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明天的競爭肯定比今天更激烈。今天的討論,邀請了許多生產廠商的老總參加,他們的體會一定更加深刻。且不說生產廠商,就是經銷商內部也一直存在著競爭,至少存在著發展速度的競爭。因為我們行業在產業鏈的任何一個環節,不論出現什么狀況,都將直接影響上下游企業,我想這就是李總談到廠商之間的戰略伙伴關系的一個重要原因吧。我從事這個行業十幾年,非常感謝這個行業的朋友給我許多支持。但我還是要強調:明天的競爭會比今天更加激烈,讓我們勇敢面對,不要有太多的感嘆和遺憾。
其次,我重申,競爭是完善市場的必要因素,是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一個活性因子。我們來看兩個現象:一個是春秋戰國,這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四分五裂的時代。可是,偏偏在這個時代,出現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另外就是縫制機械行業,年初,我們行業的很多商品都是極度地緊缺,其原因是國內的一些美譽度好的品牌受到了相當程度的歡迎,能在廣大的客戶和經銷商的心目中產生深刻的認同感。但與緊缺現象對應,一些高端產品,特別是進口產品,由于進貨渠道不暢,在幾千個經銷商中,就沒有人去銷售這種貨,客戶也就無法買到這個貨,轉而選擇其他品牌。競爭的不存在,導致追求的消失。這種現象讓我很感慨。朋友們,如果沒有了競爭,我們也就失去了許多機會。
第三,我覺得競爭激發的潛能創造了無數的奇跡。我們看一下我們行業之外的IT業。IT業的競爭激烈到什么程度,互聯網使得全球銷售政策就在頃刻間發生變化。所以負責銷售的主管,他的手提電腦是不敢長時間不開的。正因為這個行業競爭這么激烈,它才成為當今所有行業里面發展的最快的行業。它創造了全世界的多少奇跡,像微軟、英特爾、中國的海爾等等一些龐大的企業。他們的競爭不是我們這個行業的競爭所可以比擬的。說到國際市場,美國的市場競爭是最激烈的,恰恰美國是世界上最有經濟能量的實體,經濟的強大帶動了它整個國家的強大。各種先進的管理、營銷的理論和學說大多出自于美國。看到這些,我對競爭問題的認識就會更近一步。我們的行業,在制造業十分集中的地方(像臺州、上海)、銷售十分活躍的地區(像廣東、杭州、常熟、石獅),競爭都是空前的激烈。競爭的好處是,它激勵我們運用智慧去創造奇跡,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我覺得無論是制造企業還是銷售企業,都應該學會在競爭中不斷求發展。
第四,痛下決心,盡快割除惡性競爭毒瘤。競爭有很多的好處,但是同時,警惕惡性競爭的擴散。今天我們要談的是營銷現狀與發展,我就說一下我看到這些現象后的幾點意見。說到惡性競爭,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價格競爭,就是一直像陀螺下旋一樣的削價競爭,甚至不擇手段,導致我們的制造商、經銷商、乃至廣大的服裝商在資金不斷投入的情況下,企業利潤反而在不斷縮減。這種形勢如果一直發展下去,我看我們得買個印鈔機了,否則哪來的資金給我們的供應商呢?!提到這種惡性競爭,我們還看到了許多廠商,在向國外進軍時因為不遵循商業運行規則,遭到市場的無情屏棄,多年的努力一夜崩塌。如果競爭一直朝這個方向走下去,我懷疑我們是不是還具備持續的生存能力。所以,當年何秘書長說的“合作與競爭是這個時代的主流”這句話一直在我耳邊回響著。喚起白熱化競爭中的理性思考,在這個時候已經是行業的迫切需要了。
第五,合作是競爭的理性化喚醒。消除惡性競爭的方法大家已經談了很多,其中,實行“差異化發展”我是非常贊同的。在我們行業中,沒有兩家企業是完全相同的,生存的理由也各不相同。所以,我們一方面要承認現有的差異,另一方面要強化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差異。不論是制造廠家,還是經銷、代銷的公司,我們不能說所有的公司都是靠不同的理由在生存和發展,我們也不必一定要別人怎么樣,其實這是我們多年來一直在做的。我總是告訴公司的同事們“我們做我們該做的”。
第六,合作是智慧的抉擇。我認為,合作是一種深具責任感的行為,更是一種智慧的結合。因為在競爭當中,尤其是我們經銷商,在同一個地方,你想把所有的市場占盡是不可能的。這個世界上的生意不可能由一個人做完,沒有一個人能壟斷世界的財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如果說我搶走了你的客戶(在競爭當中這種現象是不可避免的),這種情況我們該如何處理?我們看到在同一個地區,有時候客戶已經簽單了,定金也已經付了,還有同行跑出來報更低的價格。這樣就產生了一系列的麻煩。這是令我們深感遺憾的。在這個處理過程當中,我們有一個準則:在訂單沒有簽訂的時候,我們可以盡一切的努力爭取;當訂單已經簽訂,我們就不能在這個問題上做任何手腳。因為我們覺得這是一個道德問題。你給同行造成了困難,他們也不能一味地容忍,這就必將導致惡性競爭的蔓延。從更深層次上看,在我們的產業鏈中,零件、制造、經銷、服裝客戶四個環節之中也有一個協調發展的問題。如果你作為零件商不能夠與整機企業同步提升,你就沒有可能成為它的長期供應商。如果你跟不上它的步伐,被淘汰和重新選擇是一種必然趨勢。每一個環節都是如此。在一個產業鏈中,如果你不能與別人同步,你不能成為一個環節上較為強大的一個,那么你的被淘汰是不能埋怨別人的。不論是經銷商還是制造商。
第七,合作能拓展市場空間。在合作方面,我們認為合作可以為我們拓展無限的市場空間。今天我們看到,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全世界的跨國公司都想進入中國。他們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熟知中國的市場,很多公司都選擇了與我們國內企業合資、合作的方式來進行。他們難道不想獨占市場嗎?以他們的實力、經驗和人才儲備,完全可以獨自進入市場,而他們選擇以這種方式進入我們的市場,也是想越過一些壁壘,盡可能降低成本,在合作中求得發展。總之,競爭與合作不能偏于一方,這是我這次參加商貿委會議受到的最大的啟迪。競爭與合作,既有縱向的,也有橫向的,既有經銷階層的,又有終端廠家之間的,既有行業以內也有行業之外的。一直以來,我力求在這兩者之間尋求一個最好的平衡點。
今天我們談行業發展,離不開經濟發展的大背景。僅僅從現象來說我們的行業有多好多快,這是有失偏頗的。我們縫紉機有個特點,就是獲得承認不容易,一旦獲得承認,品牌效應就十分明顯。它不像IT業,一個在公司里面掌握核心技術的人,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能擁有很多的客戶,新的產品出來以后又會很快被替代,我們這個行業完全不是這樣。所以,我認為,把縫紉機拿到中央電視臺去做廣告沒有什么特別的意義。把我們產品的質量做好,讓我們的用戶滿意,這才是最好的營銷策略。讓我們高擎競爭與合作的大旗,有所為,有所不為,與行業里的朋友們共同發展、共同提高,以“共商、共享、共贏”的理念,力求在縫制機械、紡織服裝的大產業鏈中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