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服裝市場等待“拓荒”
- 北京退休教師郭女士眼下正為買不到合體的衣服而發愁,下星期她要回青島參加大學同學聚會,想買身有些檔次的套裝,可從東安商場到雙安商場,逛了大半個北京城,也沒能買著稱心的。
“現在,服裝商場既沒有老年人服裝專柜,也沒有老年人專有的服裝品牌,在城市街頭想要找到老年人服裝專賣店更是奢望。老年服裝多與地攤貨、減價貨為伍,式樣多是肥大傻憨,土氣十足。”采訪中,不少老年人對市場上現有的老年服裝感到不滿意。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超過1.3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10.2%以上。我國的人口老齡化速度在逐漸加快,而老年產業卻剛剛起步,與發達國家相比,包括服裝在內,我國老年用品的經銷和開發還很落后。我國目前尚沒有像日本那樣,專門為老年人推出Raum廂式客車、“便利蟲”轎車、方便手機、老人浴室設備等。
我國專門生產老年人用品的廠家寥寥無幾,很少有服裝企業將老年人服裝列為研發和生產重點,老年人服裝多出自小企業或家庭作坊,整體質量難以保證,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樣式設計陳舊化。老人服裝幾乎千篇一律為寬松肥大式,既少墊肩又無腰身,穿上去無論胖瘦都顯得十分臃腫,在商場里我們常??吹?,往往三四年前的服裝樣式仍掛在柜臺上叫賣,還美其名曰:老年服裝沒有過時的。
布料低檔化是老年服裝的另一個重要問題。目前,市場上老年人服裝采用的面料多為價格低廉的化纖或粗紡棉布,這些面料制成的服裝松軟貼身,將老年人“富態”的體形暴露無遺,更顯出老人松垮的老態。
再者,老年人服裝還處在低檔階段,缺乏品牌化。無論是雅戈爾、賽斯特還是黎富、鱷魚等,盡管從西服拓展到休閑服,卻沒有一家愿將目光投向老年人服裝市場,老年人服裝業寂寞獨徘徊。
專家認為,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的消費觀較為成熟,沖動消費和目的不明確的盲目消費少,他們在長期的選擇和使用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往往非常相信自己的購買經驗,知道哪些商品能夠滿足自己的需要,或者根據自己業已形成的標準,再三思量,然后進行購買。老年人的購買習慣還在于他們不跟時髦,講究實惠。老年消費者把商品的實用性作為購買商品的第一目的,他們強調質量可靠、方便實用、經濟合理、舒適安全。隨著社會福利制度的完善,老年人的消費力將逐年增強,但這個誘人的市場卻存在著太多的空白,老年人多層次的消費需求還不能得到較為全面的滿足。
目前,我國真正意義上的老年產業還未形成。有專家就此指出,其實,開辟包括服裝在內的老年人用品市場風險是比較小的,而成功率相對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