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8000擊中服裝市場軟肋
- 核心提示
在國外采購商的要求和推動下,SA8000社會責任認證標準將在國內逐步推廣。而伴隨著SA8000標準的推廣,我市越來越多的服裝企業感覺到,勞動力這一曾經被認為是廉價和無限供給的生產力要素將越來越昂貴和稀缺。
7月15日,市外貿局外貿企業協會和市服裝協會聯合舉行了一場主題為《國際紡織品市場生態和社會標準(SA8000)》的研討會。記者在討論熱烈的研討會現場發現,SA8000標準的出現使我市服裝企業面臨了進退兩難的矛盾處境,甚至可以說是一次無法回避的沖擊。
服裝出口大市面臨難題
寧波市是國內著名的服裝大市、世界主要的男裝生產基地之一,同時也是國內重要的服裝出口大市,紡織服裝類產品的出口約占全市出口產品比重的30%左右,出口主要流向歐盟、日本、美國、中東等地。據寧波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市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達28.18億美元,同比增長42.7%;其中服裝出口達到12.6億美元,紡織紗線、織物以及制品出口量達到15.6億美元。
不可否認的是,作為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我市服裝業的主要優勢在于低廉的勞動力價格。從市勞動局提供的《2003年市屬企業勞動力市場分登記注冊類型企業工資指導價位》來看,裁剪工、縫紉工和裁縫的年平均工資分別為13456元、13811元以及13507元,這意味著服裝業一線工人的工資每月僅1000元多一點。而據市服裝協會秘書長陳文飛預測,包括眾多的中小個體服裝企業在內,目前我市服裝業的平均工資可能還不到1000元,而服裝工人的連續工作時間一般都在12小時左右。
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
在本次研討會上,一家擁有2000名工人的大型服裝企業負責人分析,他們的公司如果實施SA8000認證,將至少每年增加1000萬元的勞動力支出。據介紹,該公司現在是三班倒,每班700人左右。假如實施SA8000認證,由于工作時間的限定,必須增加一班工人約700人,企業每年將多付工資及“三金”900多萬元,還不包括福利、社會保險以及住宿、吃飯等費用。而工人的工作時間彈性大大縮短,并被限定每周44小時之內。
另外一個突出的問題是,目前全國范圍內熟練的服裝女工都十分缺乏。假如企業開出的工資水平過低的話,將面臨招不到工人的危險。這對于準備實施SA8000認證的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更令服裝企業難受的是,SA8000標準規定認證企業不僅要達到標準本身的要求,還要求認證企業要達到國家法律、法規中有關勞工福利、社會保險、最低工資、工作時間等規定,并且還要認證企業的上下游合作伙伴達到這些要求。
服裝企業進退兩難
在這次國際紡織品市場生態和社會標準(SA8000)研討會上,雅戈爾、羅蒙、愛伊美等我市眾多服裝企業都對SA8000標準表現出了異常關心又不敢貿然申請認證的矛盾心理。
令服裝企業焦慮的是,SA8000標準正在迅速逼近。很多國外采購商在下訂單前都要驗廠以查看工人的待遇。而廣東、蕭山和杭州的一些企業已經因為沒有通過SA8000標準而失去訂單的事件。雅戈爾集團副總經理孫云彪認為,即使發達國家不對產自中國的產品整體實施SA8000標準,也會有一些國際采購商因為其他原因而向中國的生產商要求其必須通過SA8000認證。而企業假如不做好這方面準備的話,丟失訂單將是非常經常性的事件。
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是,我市目前尚無一家服裝企業通過SA8000標準認證,也沒有一家服裝企業申請該認證。大多數的服裝企業都處在觀望之中。
SA8000不可回避
寧波市服裝協會秘書長陳文飛告訴記者,隨著明年起紡織品配額的放開,大量中國紡織服裝將涌向全球各地。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有一些國家會使用技術性貿易壁壘或反傾銷等辦法來限制中國服裝的出口,而SA8000標準將肯定成為其中的一個手段。
陳文飛同時也認為,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回報已經作出貢獻的員工和社會各界,因此SA8000標準的實施也有利于企業凝聚力的提升和企業社會形象的提升。目前我國已有近50家企業通過了SA8000認證。按照我市企業的發展規模,也應該能達到SA8000的要求。
據了解,目前已有SGS(瑞士通標公司)在寧波已經設立了辦事處,可以提供SA8000的咨詢服務,市外貿局貿研所也有類似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