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異常活躍 生產企業走向競合
編者按:2004年元旦之后,縫制設備市場呈現出旺盛的需求,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信息部對行業內90家主要整機生產企業的統計,今年下—5月份行業整機企業經濟運行情況在上年高速發展的基礎上繼續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呈現出產銷兩旺、對外貿易平穩增長的良好態勢。記者于日前走訪了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何燁女士,就上半年的行業形墊講行了采訪。
——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何燁談上半年行業形勢
記者:縫制機械的產銷形勢自1999年以來已經持續了4年的大幅增長,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高速增長,請您介紹一下情況。
何燁:今年l—5月份,縫制機械行業生產穩定增長,工業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9%o工業銷售產值同比增長15%。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產量增幅顯著,累計生產家用和工業用縫紉機334.6萬臺,同比增長17%;銷售增長強勁,累計銷售縫紉機327.7萬臺,同比增長5%,其中家用縫紉機97.3萬臺,同比下降9%;工業用縫紉機230.3萬臺,同比增長14%o累計實現產品銷售收入38億元,同比增長13%;進出口雙向穩步增長,據海關總署統計,累計出口創匯2.6億美元,同比增長8.35%;累計進口額1.4億美元,同比增長10.65%o貿易順差6262萬美元。
記者:形成這樣火爆市場的國內、國外的大環境是什么?
何燁:首先得益于中國加入WTO,服裝、皮革箱包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拉動了縫制設備的需求。
2003年是我國服裝業“十五”以來發展最活躍的一年,梭織服裝生產發展增速達到11.8%。2004年,中國紡織服裝業發展進入后配額時代,企業加大了發展步伐。據統計,今年1——5月份,國內服裝銷售額增長22.1%,服裝出口創匯增長22.88%。很多服裝企業為適應市場快速擴大需求,增添設備,更新設備,給縫制機械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行業重點骨干企業經過近幾年的技術、資金等的積累,實力得到增強,再次發力,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加快了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步伐,發展十分強勁,帶動了整個
行業的進步和發展。
記者:今年上半年行業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何燁:工業機生產增幅強勁,家用機生產明顯回落。今年1—5月份,工業機的產量大幅增長,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幅達34%,而家用機的產量與上年同期相比卻下降了16%。今年以來,隨著服裝企業的發展,工業機的市場需求繼續加大,1——5月份,平縫機的產量突破120萬臺,同比增長30%。在常規機種迅速增長的同時,一些特種機增幅更為明顯,曲折縫、雙針機、釘扣機和加固機的增幅分別高達52%、42%、14%和3l%。與工業機生產的火爆局面相比,家用機的生產不容樂觀,受國內市場飽和,國外市場需求下降的影響,家用機的產銷均呈縮減趨勢,企業經濟效益不佳,一些生產企業被迫停產、轉產甚至破產。但是多功能家用機增長了近1-0%o今年1—5月份,累計出口縫紉機469.8萬臺,同
比下降11.24%,出口創匯2.6億美元,同比增長8.35%,出口值的增長明顯高于量的增長。
今年以來,在出口退稅下調,原材料漲價的背景下,企業改變出口增長模式,不再盲目追求數量,而是沿著小批量、多品種、高科技、高效益的發展思路,積極調整出口產品結構,自動化、電腦控制等附加值高的新品出口。雖然出口數量下降,但出口額卻持續上升,出口效益增加,企業增長模式正由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記者:今年1—5月份行業內的骨干企業保持了快速增長的發展勢頭。如飛躍集團工業總產值增長35%、中捷增長4()%、杰克增長44%、標準股份增長14%等。這些大企業的生產和經營呈現了哪些特點?
何燁:首先,經過這些年的調整,行業內的骨干企業對于企業自身從量的增長到質的提升這——過程的轉變已經達成了共識。按我們行業的一般規律,每年的5月份應該是縫制機械銷售和生產的淡季,但今年淡的是平縫機這樣的常規品種,而特種機卻形成了—個熱潮,達到了供不應求的程度。比如,飛躍在機電一體化等核心技術上下工夫。在CIMSA 2()03新推出的電腦多頭電腦繡花機,今年就大批量地投入生產,月產量達100臺。中捷、標準的電腦三自動平縫機等機電一體化產品及雙針機、電子套結機等產品增長迅速。現在企業已深刻體會到,在低端市場的競爭已經沒有出路,企業要發展,就必須搞技術改造、創新,在高端產品上競爭。現在國內很多重點骨干企業都引進了國外專家進行新品研發,同時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在重視避開別人的知識產權的基礎上,加大了自主知識產權的申請和保護力度。這也是行業進步和發展的標志。
另外,今年上半年行業資本市場也比較活躍,這顯示出企業已從生產經營向資本經營的階段發展。如標準股份增發股票,籌資3億元人民幣,這對其開發新產品,在戰略上形成企業之間的并購、合作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中捷公司于7月1—4日在深圳交易所正式掛牌,募集資金2.6億。中捷這幾年新產品的開發力度非常大,這次上市對于企業來說是如虎添翼,給了企業更大的發展空間。飛躍等集團也在籌劃境外上市,引進國外的戰略投資基金,堅定不移地走國際化道路。
從競爭走向競合已在行業中形成共識。近一段時間,國內外企業之間的合資合作與重組并購頻繁。飛躍與新加坡雙星公司合作生產的服裝生產吊掛系統,上半年就訂出了3000多個站;標準公司也準備投資噴氣織機行業。我國的紡機目前主要依靠進口,如果標準涉足該領域,將獲得一個新的市場空間;大連大富基和德國杜可普合作生產圓頭鎖眼機;中德合資百福中捷公司7月8日正式投產,同時中捷公司并購了菀坪一家厚料機生產企業,這是一個雙贏的合作。此外,寶石、捷克、惠工三廠、方正等都在這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和有益的嘗試。
以上種種跡象表明,行業已經從盲目地追求量的擴張轉變到追求開發新品種、追求產品上檔次、追求高質量。企業已經從競爭型走向競合型的關系,這使得企業能夠攜起手,通過資本、技術等不同形式的合作方式,實現雙贏。
企業在進行自身努力的同時,也更注重行業之間及整個產業鏈之間的了解、溝通和宣傳。由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和《中國服飾報》合辦的《縫制設備導刊》創刊一年多來,在這方面起到了非常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得到了業內和紡織服裝行業的充分認可。今后導刊要繼續努力,找準定位,抓住行業發展中的關鍵問題,加大宣傳行業發展及業內骨干企業的帶頭作用,把它真正辦成一份業內關注、用戶需要的報紙。
縫制設備行業只有通過不斷地進步,形成一種更大更強的態勢,才能真正培育起具有競爭力的、有一定規模的大企業,這樣才能真正和國外的企業去競爭,在整個世界產業結構調整中占據有利的地位。可以說目前行業的趨勢是比較可喜的。
記者:今年是“質量促進年”,去年是“科技創新年”,這兩方面是行業發展、立足的根本。“質量促進年”對于行業的發展有什么深遠的意義嗎?
何燁:質量是一個永衡的主題,是企業立身的根本。企業都明白,產品的質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行業內對于產品質量的重要性是企業領導掛在口中的一句話,還是落在了實際的行動上呢?對此,協會把“質量促進年”工作作為企業今年工作的主題,是希望大家能靜下心來,真正將質量工作落實到實處。現在國產設備的一些硬指標已經達到國際標準,但是服裝企業在使用時,還是覺得國產設備差那么一口氣,這口氣到底差在哪里?很大程度上是差在觀念上,差在管理上。我們企業的領導在抓質量工作時做得還是不夠,沒能做到一環扣一環,從小事做起,關注每一個細節。我們做任何事情不能差不多就行了,應該向德國、日本的企業學習,精雕細刻地把產品的生產當成是完成一件藝術品。
當然,企業是質量管理的主體,協會只能在引導和促進上做—些工作。配合“質量促進年”我們搞了一些活動,如“高速包縫機的產品檢測和質量抽樣調查”,還有對企業質量保證能力的調研,同時計劃在年底開展行業優秀質量企業和質量工作者評選,召開行業質量經驗交流會等,希望能以此為推動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