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MH”和“古奇”演繹豪門恩怨
作為世界奢侈服飾兩大集團,LVMH和古奇一直處于難分難解的較量之中。
LVMH董事長阿爾諾,這位法國的“比爾·蓋茨”,精于收購之道,與其他公司的對弈中,他幾乎招招領先。但是收購古奇事項上,阿爾諾卻也下過一些“臭棋”。
古奇,一直是阿爾諾的心痛。
多年來,古奇一直是LVMH的勁敵。阿爾諾早就有“收編”之意,但他似乎比別人多了個心眼——他要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益。1999年1月,LVMH集團餓狼撲食般地撲向古奇,收購了后者34%的股份,成為古奇的大股東。古奇頓時失去了自由,受制于LVMH。面對這種情況,古奇提出要求,讓LVMH全盤收購古奇。阿爾諾拒絕了。道理自然很簡單——全部收購要花很多資金。阿爾諾希望通過控股古奇,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一方面以較小的代價控制古奇,從而抑制住古奇強有力的競爭,另一方面從這筆投資中獲取可觀的收益。
阿爾諾這次失算了。遭到LVMH拒絕后,古奇管理層決定使出殺手锏:擴充股本,并將總股本的42%以3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阿爾諾的法國同胞公司PPR公司。擴股后,PPR公司成為古奇的最大股東,而LVMH公司在古奇的股份則從34%稀釋至20%。不僅如此,古奇還與PPR達成一項戰略協議,保證古奇公司的獨立性,繼續發展多品牌戰略。
古奇的舉措惹惱了阿爾諾。于是他向一家荷蘭法庭提出起訴,要求就此進行調查。阿爾諾稱,古奇原總裁兼首席執行官Domenico De Sol言行不一,沒有要求PPR公司100%收購古奇,但卻將古奇置于PPR的控制之下,損害了古奇公司股東的利益。LVMH公司甚至還暗示,DeSol之所以會改變主意,是因為他和PPR公司訂有一項秘密的君子協議:同意PPR作為古奇的大股東后,DeSol和古奇設計師湯姆·福特(TomFord)將獲得一筆巨額股票期權。
荷蘭法院雖然批準LVMH提出的要求,對古奇公司DeSol的增資擴股行為進行調查。但是至今這場官司仍懸而未決。
近年以來,兩家公司都通過不斷并構擴大規模。今年4月LVMH以2.43億美元收購著名時裝公司唐娜凱倫公司。據了解,唐娜凱倫公司去年的營業收入遠遠超出這個數,僅品牌特許經營一項,收入就達到了2500萬美元。更早時候,Gucci集團公司于Recaniti地區收購了一家女鞋生產廠。這家名為Pigini的制鞋廠現有100名工人,主要生產高檔時尚女鞋,而Gucci集團的股份占70%。Gucci集團除了于Florence地區有自己的制鞋廠外,還與Paolettio及Baccio制鞋廠合作生產以Gucci為品牌的高檔鞋品。據悉,Gucci集團于2003年的鞋銷售總額為1.805億歐元,占集團銷售總額的11.7%。
古奇:
1921年,意大利青年Guccio Gucci從海外回到家鄉佛羅倫薩開設了第一間手工藝制造的皮具用品店鋪,并于1938年在羅馬開設了首家分店。到了20世紀50年代,Cucci這個家族企業已經聲名顯赫,深受世界權貴和好萊塢明星的喜愛。
但是,到了20世紀80年代,Gucci已如風燭殘年的老人,公司瀕臨破產倒閉的命運。轉折點出現在1995年,總裁Domenico De Sole決定任命原女裝部負責人、美國人湯姆·福特為集團的創意總監。湯姆·福特成為最受全球媒體寵愛的設計師Tom Ford,更有包括麥當娜、瑪莉亞凱莉、葛妮斯派特羅、伊麗莎白赫莉、布萊德彼特,還有湯姆漢克斯夫婦等陣容最堅強的影星擁躉。
湯姆·福特開創了時尚企業設立創意總監的時代,Gucci也出現了戲劇化的變化,成為了“新摩登主義”的代表。2003年,《商業周刊》評出的“全球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榜上,Gucci名列第52。目前,Gucci集團旗下主要品牌有古奇、伊夫·圣洛朗、Alexander Mc-Queen等,產品品類包括服裝、飾品、皮具、手表、化妝品、香水等。
LVMH集團:
LVMH集團全稱是莫特-軒尼詩-路易斯-弗伊頓,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帝國,旗下擁有路易·威登箱包、迪奧時裝、EBEL手表、嬌蘭香水、軒尼詩干邑、酩悅香檳等70多種奢侈品品牌。LVMH集團2004年資產330億歐元,名列世界100強。
LVMH集團總裁阿爾諾BernardArnault是精品界首富。自1988年掌權至今,Bernard Arnault為集團買進60個品牌,橫跨高級服飾、珠寶、手表、美容用品、酒莊、百貨公司、藝術拍賣公司、電子商務網站和免稅商店等。他大膽起用倫敦、紐約的年輕設計師執掌法國時裝老牌,將經典老牌改頭換面,引起軒然大波。1992年開始,路易·威登開始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第一家專賣店在北京王府飯店開張,其后陸續在上海、深圳、廣州、大連等城市開設了9家專賣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