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機進入“大國”稱霸時代
雖然洗衣機市場曾經的“小國寡民”時期,為我國洗衣機的普及和發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分久必合,隨著市場的充分發展、競爭的日趨激烈,以及消費者消費觀念的逐漸成熟,洗衣機市場進入了品牌化時代,中小品牌紛紛倒閉或被兼并,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
兼并淘汰洗衣機市場大魚吃小魚
記者近日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了解到,該所家電市場調查研究課題組于今年1-7月開展的“2004-2006年中國城市消費者家電消費市場調研”結果顯示:在經歷過一次次合資、重組、兼并的洗禮之后,國內洗衣機市場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大浪淘沙,品牌集中度日趨迅速,在對所有品牌的第一提及率中,不僅海爾、小天鵝、榮事達、小鴨和松下占據了前5位,而且它們的銷售總量占市場總銷售量的80%左右。
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陳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雖然相對空調器等家電行業而言,洗衣機行業的競爭隊列比較穩定,但也正在經歷一輪市場洗牌,而且在這次洗牌的過程中,許多中小品牌被淘汰或兼并,一些實力雄厚的洗衣機巨頭將成為市場的王者,其中也包括目前已經強勢進入的洋品牌。
回顧我國洗衣機市場發展的歷程,陳鋼說,當初由于利潤豐厚,市場前景廣闊,而且沒有強勢的品牌,所以洗衣機市場上眾廠家蜂擁而入,既有規模小、實力弱的中小企業和家庭作坊,也有實力強、比較專業的正規軍,一時間,整個一個轟轟烈烈的“大干快上”的局面,全國洗衣機生產企業多達數百家。雖然廠家的蜂擁而入帶來了洗衣機市場的混亂和大量劣質產品的混入,但是也很有效地促進了洗衣機的市場普及速度,推動了我國洗衣機產業的快速發展。
如今隨著產業步入成熟期,洗衣機產業的分化和整合也在加快速度。陳鋼介紹說,近年來,已經有4個洗衣機品牌被兼并而消失。而且在產業成熟期,弱勢品牌在市場上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與此同時,知名洗衣機企業趁機加快了收購兼并的步伐,例如小天鵝先后兼并了長春羅蘭和寧波新樂,而伊萊克斯在2002年則宣布兼并一家四川的洗衣機企業。為了生存,一些企業也開始尋求發揮生產能力的其他方式,于是出現為優勢品牌提供定牌生產加工服務的OEM生產組織模式。目前,白菊、新樂等廠家基本已成為OEM生產商,他們的品牌正逐步淡出市場。
在這場洗禮中,外資品牌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根據中國家電協會對重點家電企業的統計,2002年洗衣機合資企業的產量、銷量約占全國總量的20%,同比增幅分別達到24%和14%,遠遠高于全國產銷總量5%和3.6%的增長水平。外資企業在內銷市場的競爭力度也在加大,與2001年同期相比內銷量增長了18%,而全國內銷總量與2001年相比沒有增長。不僅如此,跨國公司還都調整了步伐,2003年1月,東芝公司與小天鵝合資成立了洗衣機公司,并處于控股地位。2002年,惠而浦斥資900萬美元,收購了其合資中方水仙持有的20%的股份。
著名的家電研究專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陸韌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洗衣機行業都會在“品牌廠”與“OEM廠”的分化中裂變,品牌集中度將會越來越高,這是家電市場的發展趨勢。在洗衣機行業新一輪洗牌中,大企業集團繼續通過兼并與OEM而達到擴大市場份額的目的,整個行業將在接連不斷的資產重組中趨于合理。
服務競爭強化品牌的力量
在洗衣機市場已經成熟的今天,企業間競爭的關鍵在于服務的競爭。售后服務質量的高低已經成為決定消費者選購與否的重要因素。
北京翠微商場家電部經理李春剛說,在我國家電市場剛剛啟動的時候,消費者最看中的是能否買到產品,根本不會在乎售后服務。那時,如果家電出了質量故障,售后服務一般由商場負責。而在洗衣機市場充分發展的今天,由于人力、物力和技術的限制,商場根本承受不起售后服務的重任,而只能由生產廠家負責。在此情況下,消費者的選擇觀念逐漸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售后服務逐漸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西門子的相關負責人洪建波則對售后服務在洗衣機市場競爭中的作用作了詳細的分析,他說,雖然“三包”有“誰經銷誰負責”的規定,但在實際操作中,售后服務都是由廠家負責,因為只有廠家才有足夠的技術實力,才能及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現在有沒有完善的全國售后服務網絡、有沒有優秀的售后服務隊伍、能否提供優質高效的售后服務,已經成為企業在市場競爭取勝的關鍵。而且有效的售后服務還是企業獲取市場反饋、提高產品質量的有效手段。
針對企業日益高漲的售后服務競爭,陸韌波認為,這是市場充分競爭、消費者消費觀念成熟的必然要求。高水平的售后服務是強化品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否則,就必然會導致消費者對品牌關注度的淡漠。一些小的洗衣機品牌,由于技術和人力、物力的限制,無法組建完善有效的售后服務網絡,品牌知名度越來越小,最終被兼并淘汰,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規律。
技術革新加快品牌集中的步伐
現代家電技術突飛猛進,產品的使用周期也越來越短,一支高素質的科研隊伍是企業發展的保證,尤其是在能源緊張,節能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焦點的今天,迅速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開發高質量的節能產品,已成為決定洗衣機企業生存發展的前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家電市場調查研究課題組于今年1-7月開展的“2004-2006年中國城市消費者家電消費市場調研”結果顯示:節水已成為越來越多居民購買洗衣機時優先考慮的條件之一。在消費者預期購買洗衣機功能的需求中,對節水節能的需求已經達到第二位,達到了19.2%。預計2004年洗衣機產量將達1800萬臺左右,增長率在5%-6%之間,其中節水型洗衣機的市場比重將不斷提高,預計將達到70%以上,這就意味著1000萬臺左右的市場需求量。
在這場洗衣機技術革新的浪潮中,相當多的中小品牌的洗衣機,由于沒有相應的技術力量,無法跟上新技術的步伐,最終只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新國標成為中小品牌的“催命符”
市場的激烈競爭已經使一些中小洗衣機企業備感生存壓力,而于今年3月1日實施的《家用電動洗衣機國家標準》更是成了許多技術低下、產品質量落后的中小品牌企業的“催命符”。新國標按照洗凈率、節能、節水、噪聲、含水率、無故障運行6項指標對洗衣機進行評級,把洗衣機分為A、B、C、D四個等級,規定低于D級的產品不能銷售。這樣,原來那些用水量過大、能耗高的洗衣機就失去了生存空間。不僅如此,新國標還針對目前國內外對環保越來越重視的趨勢,在對洗衣機環保性能的測評上做出了相當詳細的規定,更強化了對節水、節能等方面的指標測評,不節水的洗衣機將越來越沒有市場。
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陳鋼指出,新國標的實施促進了實力雄厚的洗衣機企業的技術創新與新產品的開發步伐,而對那些不具有綜合研發實力的企業,新國標無疑令其未來的日子雪上加霜,甚至是促使其退出市場。
原材料漲價中小品牌步入利潤絕境
當年洗衣機行業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對豐厚利潤的追逐,但是隨著洗衣機行業的發展成熟,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洗衣機已經成為薄利行業,許多中小品牌的洗衣機企業由于利潤減少,生存本就日益困難,當此時,國際市場上鋼材等原材料價格的暴漲,更是使其雪上加霜。
據統計,從去年底以來,鋼材等原材料的價格平均上漲了30%,給家電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但是從市場情況來看,洗衣機價格不僅沒升,反而有所下降。大的洗衣機企業當然憑借自己雄厚的實力,可以分解并承擔壓力,另外還可以向高端產品要利潤,來補貼低端產品。而許多中小品牌的洗衣機企業則無從轉移壓力,處境艱難。
對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