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商標“搶注”之戰(下)
- 由“搶注”看仿冒、假冒
商標槍注為我們的縫制機械企業敲響了警鐘,也讓我們深刻意識到:中國縫制機械企。山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得到發展,進而跌身世界大企業的行列,必須制定自己的商標戰略,重視商標的國際間注冊,爭創名牌,爭創馳名商標,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知名度,穩定國外市場,擴大國外市場。
在企業保護品牌、爭創名牌的過程中,讓企業最頭疼的當屬仿冒、假冒行為,這也是商標問題上最令人不齒的行為。隨著縫制機械行仆的發展,很多企業通過自身的努力使得品牌的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也有一些企業采取假冒偽劣的辦法,以次充好,嚴重影響行業知名品牌的美譽度。2001年11月,周口市工商局查處一起銷售假冒縫紉機案,查扣假冒縫紉機305臺。周口市工商局接到上海飛人協昌縫紉機械公司舉報,在周口荷花市場查扣涉嫌假冒“飛人”牌縫紉機頭171臺、“蝴蝶”牌縫紉機頭134臺。通過上海飛人協昌縫紉機有限公司鑒定,結論全部為假冒偽劣產品。2004年5月18日,奉化工商分局接到舉報,反映奉化萬和機械廠假冒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注冊的“標準”牌縫紉機,執法人員立即趕到該廠檢查。在現場,執法人員發現,有7名工人正在組裝冒牌縫紉機,工作臺旁擺滿了組裝零配件。在隔壁一間倉庫內,15臺假冒“標準”牌縫紉機已經裝箱。經查,奉化萬和機械廠主要生產工程機械零配件,由于廣該廠近幾個月一直未能聯系到業務,廠長萬某便萌生假冒“標準”牌縫紉機意義。為使“克隆”產品有銷路,萬某采取假冒“標準”商標,并冠上“中國標準縫紉機集團有限公司”名稱。此外,部分縫紉機企業粗制濫造、不守信用的行為也時有發生。
知識產權 喜憂參半
長久以來,知識產權問題是長期困擾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一方面,隨著中國加入WTO,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已引起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和企業的高度重視,行業中申請專利的越來越多。另一方面,侵犯知識產權的現象也時有發生。不久前,日本縫制機械工業會提出的我國內地129家企業涉嫌侵犯該國有關知識產權。一些企業往往利用各種時機,拿來他人的新款產品,不經調查研究,拿來就仿制,就生產,甚至就出口。
這些現象的存在,給我們行業的信譽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它嚴重地阻礙著我國縫紉機企業開發新產品、上檔次、上水平;也極大地影響了我國縫紉機的出口,妨礙了我國縫紉機產品到國際市場上與外國產品進行競爭。更嚴重的,很有可能會引發外國對我們的反傾銷,使我國整個縫紉機行業遭受不可挽回的損失。知識產權問題是關系到國家、行業、企業綜合競爭力和健康發展的重要及敏感問題。應該說知識產權問題巳逐漸威脅到行業、企業的生存發展大計。
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何燁在協會2003年工作總結及2004年工作報告中指出,在行業中積極開展知識產權知識的宣貫工作,引導企業重視知識產權,一方面通過加強品牌宣傳、申請專利等手段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另一方面在行業中倡導一種尊重知識產權、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健康風氣,同時對有侵犯他人知識產權行為的企業進行幫助教育,并拒絕其參加 CISMA,以在行業中起警示作用。
值得欣慰的是,部分大中型企業對知識產權工作開始引起重視,一些具備自主研發能力或有技術部門的企業,已經注意到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性,開始有意識進行改進、創新,申請屬下自己的知識產權,有意識避開知識產權糾紛。在即將舉辦的CISMA2004上,將有一大批的設計新穎、質量上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產品與觀眾見面。
建立良好市場秩序
對于我們縫制企業來說,專家認為,首先,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肥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緊密結合起來,加強在科研、生產人員中的知識產權意識教育,做到外觀設計一項,申請專利一項,以大量的外觀專利來構筑企業外圍的知識產權保護防御網,給企業的生存發展提供寬松的環境;其次,要充分發揮科技人員創新積極性,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擁有一批發明與實用新型專利,提高企業的科技競爭力,形成企業核心的知識產權攻守網絡和安全屏障;第三要逐步建立知識產權部門,引進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加強對同行業國內國際企業的知識產權研究,既要尊重他人知識產權,也要防止利用知識產權問題干擾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發展的傾向,盡力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2004年3月在中縫協七屆三次理事會上,全體理事代表審議并一致通過了“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知識產權工作小組組建方案”,充分體現了協會和企業對知識產權問題的高度重視和維護力度;第四,建立知識產權預警機制,制定適合企業發展的知識產權發展和戰略規劃,保證企業進行有效防御和突破各種技術貿易壁壘,實現企業健康、快速的發展。
同時,需要有法制力量的保障和支持,要對抄襲、仿冒他人知識成果的惡劣做法進行嚴厲的打擊。政府或立法機構,應該援用普遍性的打擊假冒偽劣等法律的原則基礎上,專門制定一些防止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在低水平基礎上大打“價格戰”等惡性競爭的法規,作為大力整頓縫紉機市場的法律依據。工商部門應當對這樣的工廠采取吊銷營業執照等懲罰手段,還要請媒體及時披露這方面的情況,嚴格阻止此類企業再次混人縫紉機械行業。切實保護新成果和新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專家和企業的應有權利,鼓勵科技創新,鼓勵產品更新換代。努力適應國際市場經濟秩序。
最后,我們應該共同呼吁:生產商不造假、銷售商不售假、使用者不買假,大家一起來保衛公平競爭。相信不久的將來,隨著企業的自主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斷增強,法律制度不斷完善,縫制機械行業競爭會朝著統一公平、競爭有序的規范化方向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