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為“寶馬”奔騰助威
----寫在上海寶馬縫制設備有限公司成立10周年之際
上海寶馬縫制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馬”)坐落在上海西南部徐匯區的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內,虹梅路、虹許路、宜山路3條副干道在此交匯,輕軌一號線、三號線擦肩而過,內、外二環線左擁右抱,交通十分便利。1994年下半年,陶忠清受上海遠中公司委派組建該公司,主要生產縫紉機零配件。1995年下半年開始試組裝縫紉機,1996年正式生產銷售縫紉機。目前,公司已發展成為擁有建筑面積1萬多平方米的廠房,固定資產3000多萬元,年產能力4萬多臺,年產值7000多萬元,今年有望超8000萬元,花色品種38個,員工160余人的頗具規模的專業企業。
思維創新另辟蹊徑求發展
陶忠清是個不善言語卻善于思維的人。“寶馬”成立后,他認為上海生產成本較高,公司發展下去有可能會虧損,便當機立斷轉型組裝、生產縫紉機。由于上海曾是中國名牌縫紉機的聚集地,與老牌企業相比,“寶馬”各方面的實力都相差甚遠。于是,陶忠清便避其鋒芒,另辟蹊徑,專門生產市場需求相對較少而質量要求又較高的工業用厚料機,并得到了快速發展。“寶馬”牌工業用厚料機廣泛應用于皮革、箱包、制鞋行業,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為了適應市場變化的需求和滿足市場對特種機的需求,公司提出了“廠小、人少、品種多”的發展思路,在這一思路下,公司把需求量大但技術含量低的機殼架劃出去轉給協作單位做,而自己則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空間,專門生產特種機,形成“多品種、小批量、高附加值”的產品格局。據有關人士透露,諸多品種的生產,批量小的只有十幾臺,批量最大的也只有1000多臺,這與一些民用縫紉機動輒成千上萬批量生產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但正是因為公司能適應和滿足這種市場需求,才使“寶馬”顯得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當然,在這種機制靈活的前提下,與“寶馬”堅持產品創新、拓展市場空間是分不開的。
產品創新拓展市場天地寬
總經理陶忠清深深懂得,作為一個小廠,只有源源不斷地向市場輸送科技含量高的新產品,才能吸引更多的新老客戶,使企業的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為此,他采取了幾條有效措施:一是吸收了幾位在縫紉機大企業工作過的已退休的技術專業人才,專門從事新產品的研制開發工作;二是重視客戶信息的反饋,找出公司產品的差距;三是積極參加展會,找準新產品開發的方向;四是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建立加工中心并添置空氣壓縮機等先進設備,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新產品和特種機的生產能力。
“寶馬”堅持產品創新,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和經濟效益。公司的產品花色由1996年的四、五個發展到現在的38個,平均每年增加4—5個。在2003年銷售的產品中,近5年的新產品占了54%;在2003年總產量中,近5年的新產品產量占了總產量的56%;而新產品的產值則占了總產值的近65%;在生產老產品的廠家效益下滑之時,“寶馬”則依靠新產品保持了利潤的穩步上升。
在開發新產品的同時,公司堅持“質量第一、客戶至上”的辦廠宗旨,在2000年12月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的基礎上,2003年12月又通過了ISO9001:2000的認證審核。為及早發現產品存在的問題,確保產品質量,公司還開展了請顧客對產品進行測評的活動,使新產品為用戶樂意接受,從而為產品銷售拓展了市場。
縱觀上海寶馬縫制設備有限公司10年來所走過的歷程,創新是貫穿整個發展之路的主線。面對當前世界工業縫紉機集中在中國生產的局面,只要堅持走“多品種、小批量、高技術”的發展之路,堅持思維創新和產品創新,奔騰的“寶馬”一定能達到一個新的意境,前途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