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粵紡織機械設備進口迅速增長
據海關統計,2004年1-8月,廣東進口紡織機械設備價值4.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16.3%,并呈以下特點:
一、以外商投資設備方式進口占進口總值一半以上。1-8月紡織機械設備以外商投資設備方式進口2.5億美元,增長12.9%,占進口總值的51%,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1.6億美元,增長10.8%。
二、進口值最大的外商獨資企業和國有企業進口平穩增長,私營企業進口增長強勁。1-8月外商獨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分別進口紡織機械設備1.8億和1億美元,增長5.8%和4.6%,而私營企業進口紡織機械設備7661萬美元,激增61.2%。
三、德國、日本和韓國是主要進口來源地。廣東紡織機械設備自以上三國分別進口1.4億、1.2億和5100萬美元,增長40.1%、30%和1.3倍。
數據顯示,廣東地區紡織機械進口以國外先進機械設備為主,并呈強勁增長勢頭,主要原因有:
一是廣東自改革開放以來,許多外商選擇在廣東投資建廠,引進了大量進口設備,隨著時間推移進口設備亟需更新換代;
二是2005年1月1日紡織品配額限制的取消,帶動了國內對紡織機械旺盛的需求,進口量不斷攀升;
三是紡織工業高度依賴出口的特點對紡織機械的技術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國、日本和韓國就是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可靠的穩定性在廣東地區紡織機械進口的原產國家中占據前三甲。
業內人士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是世界紡織機械生產大國,但國產紡織機械發展卻與國際先進水平有明顯差距。國內紡織機械行業要想增強國際競爭力,必須注重對市場需求重新定位,應當從開發中高檔產品和精密零部件、增加產品附加值、降低產品成本和提高性價比入手,努力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技術,盡快填補國內紡織機械中高檔產品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