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業是朝陽還是已經步入暮日
- 人們總是認為制鞋產業創造的巨大社會經濟效益,如今對這一產業卻是怨言四起,疑慮慮慮。 幾年前,當與溫州、溫嶺的制鞋企業人士進行交談時,他們均對當地的制鞋產業發展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然而時過境遷,當前無論是溫州的制鞋企業還是溫嶺的制鞋企業,紛紛是怨言四起——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遭遇工荒,原材料的漲價……據此有人斷言制鞋產業已經開始步入暮日。
制鞋產業真的步入暮日了嗎?
就整體而言,我國的制鞋產業近年來取得蓬勃發展,制鞋區域框架不斷拉大,除了廣東、福建、溫州、溫嶺之外,北部有沈陽、石家莊;西部則有四川成都、重慶璧山;中部有湖南長沙、江西南昌;還有山東的青島、臨沂、江蘇、上海等地,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出制鞋產業并未萎縮,相形之下而是溫州、溫嶺的優勢在一波波的市場競爭中已略處下風。
面對不斷發展的形勢,溫州鞋業的確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據業內人士分析,廣東鞋業一直是溫州的制鞋企業難以逾越的障礙,而溫嶺鞋業則在不斷爭食溫州鞋業內外銷市場的份額,以2003年為例,臺州鞋類出口增長就高達89.1%,直接沖擊著溫州鞋的外貿出口。有資料統計,截至1998年為止,整個溫州地區有制鞋企業近萬家,可是到了2004年就只剩下不到4000家。
溫州鞋業將何去何從?近年來,不少的溫州制鞋企業試圖尋求突圍。品牌興企、特許經營、形象代言,很快造成就了一批國內知名品牌。而在外銷方面2003年溫州的鞋類出口創匯也達到了83746萬美元,但依舊壓力重重。
在特許經營和形象代言方面,溫州的業內有識人士則提醒人們一定要透過現象去看本質,在特許經營盛極一時的時候,溫州的部分中小企業也拼命地去趕這一趟車,也不考慮到企業的實際情況,因此最后不得不要去面對專賣店越開越多,營業額卻越來越少的殘酷現實;曾經的形象代言也是鼓噪一時,現在也偃旗息鼓了,只剩為數不多者還在繼續著殘局的擺弄。溫州鞋業經過一次次的折騰之后,制鞋企業開始多了些理性,也更加務實。
溫嶺鞋業的優勢在哪里?雖然溫嶺鞋業想方設法在拉近與溫州鞋業的差距,但形勢依舊不容樂觀。筆者在與當地企業的接觸中,聽得最多地就是當前溫嶺鞋業的優勢在哪里。溫嶺鞋業的起步發展靠地就是價廉、物美、產量大,但是現在比溫嶺鞋還要便宜的地方大有所在。據筆者了解,溫州的瑞安仙降、河北的石家莊、山東等地的注塑鞋都在叫板溫嶺注塑鞋。
有人曾形容現在溫嶺的鞋業就好象是美國“百老匯”。一戶人家一間店,叫上十來個工人,鞋架一擺就開始生產,一天下來產量不下千雙。在溫嶺有專業生產注塑鞋的企業,也有專業生產冷粘鞋的企業;有的則冷粘、注塑同時生產。在鞋子的款式上也沒個準,有男鞋系列,有女鞋系列,也有童鞋系列,每家企業幾乎是要什么鞋就生產什么鞋。企業規模大的上千人,企業小的連老板帶小工還不到二十人。
多元化經營再續發展
溫州、溫嶺的制鞋產業其實并未壞到哪里去,走過粗效式經營,集約化發展之后,近年來兩地均開始步入理性調整期,市場也將更加成熟,適者生存,不適者將被淘汰出局。
有人認為,近年來溫州的制鞋企業紛紛開始了跨行業經營,在房地產業、旅游業、餐飲娛樂業等都有他們的身影,有的企業還開始了資本投資。典型的就有奧康集團在西部工業園的投資,并還在西部投資興辦制藥廠,年初奧康還聯合了溫州9家企業組建了中瑞財團從事資本運作。康奈集團也在武漢打造康奈皮具城。
溫嶺的制鞋企業也不甘人后,臺州寶利特鞋業于年前完了制革的基礎投資,上半年開始投入試生產;臺州浙諾爾鞋業也投資興辦了工業用手套加工廠,并籌備投資獸藥廠項目;澤國的一家制鞋企業還在杭州富陽興辦造紙廠,從而揭開了溫嶺鞋業多元化經營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