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內飾紡織品發展與現狀
日前在浙江杭州召開的“2004中國車用纖維市場與技術研討會”引起業界重視,與會代表不僅有產業用紡織品生產廠家,更有中國汽車領域、中國橡膠領域和國際知名廠商的關注。汽車內飾紡織品的發展與現狀成為與會者最關注的話題。
汽車拉動內飾紡織熱
2003年,來自國家統計局權威統計,當年我國人均GTP首次達到1000美元。按照世界經濟發展的規律看,人均GTP1000美元的標志就是這個國家或地區開始進入住房和汽車的消費時代。
2003年,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好像正在驗證這個定律:當年,我國生產各類汽車444.37萬輛,同比增長35.2%,銷售439.08萬輛,同比增長34.21%,汽車工業正在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和全球汽車業的亮點,專業人士分析,中國汽車產量預計將超過德國,躍居世界第三,成為世界汽車市場需求增長最快的國家。
統計表明,以轎車和客車為主的乘用車成為汽車發展的主角,這是推動汽車市場發展的決定力量。在這股動力的推動下,轎車產品吸引消費者注意的層面正在迅速擴大,除了汽車乘坐的舒適性、安全性外,汽車內飾紡織品(尤其是轎車和客車)如座椅面料、地毯、安全帶、安全氣囊、后行李箱面料、車內頂棚面料的環保性、美觀性等內容已成為買車族的主要選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汽車相關工業分會秘書長李靜在接受采訪時說,3年前,中國汽車的內飾紡織品的品種還很少,一種車型的內飾面料基本是固定的,但是近兩年來,隨著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國內消費水平的提高,新車型不斷推出,每種車型的內飾在個性化的要求下,設計呈多樣化,因此汽車工業對內飾紡織品尤其是高檔內飾紡織品的多樣化需求特別迫切,紡織企業如果抓住了這個機會,將有無限商機。
現狀阻礙發展步伐
和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相比,我國目前車用內飾紡織品的發展現狀卻令人憂慮,其中最突出的表現:一是目前我國高性能化纖原料、汽車用復合材料海綿(泡沫)、高檔次內飾紡織品面料都以進口為主,缺少生產汽車用紡織品專業生產廠家;二是由于不同汽車廠家的訂貨要求,都出自引進技術資料,紡織企業只能以“仿制”為主,新產品開發能力受到限制;三是汽車內飾材料的競爭,說到底是設備和資金實力的競爭,這就必須要加大投入,沒有成套設備的投入,內飾紡織品的質量就難以保證;四是缺少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目前國內轎車基本以引進技術為主,由于各國檢測標準不同,檢測設備不同,實驗方法不同,造成國家沒有統一標準,影響了企業的開發周期;五是內飾紡織品對面料功能性要求高,在同一塊面料上不但要有阻燃性,還要有纖維強度指標、吸濕性、透氣性、色牢度、耐日照性能、耐清潔性、防靜電、防倒毛、可回收、可抗菌等十幾種功效,使企業的開發難度大大增加。
常熟瀛環制造印染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中良對此深有體會,他告訴記者,參加會議,就是希望能夠找到可以生產中高檔內飾紡織品面料的企業合作,這個市場很大,但是能夠生產高檔內飾紡織品的廠家好像并不多。他有些失望。
協同合作是關鍵
造成目前我國車用內飾紡織品現狀的主要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對產業用紡織品材料而言,汽車用原料的生產特點因是專門、定向,因此,對同一規格的原料來講,保證織物布樣風格達到要求,其內在特性指標和服用面料要求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原料性能指標需要根據織造染整工藝和不同風格要求來確定。同時,由于汽車內飾裝飾面料的個性化要求,對每種規格原料的需求量較小,一般每批超過幾十噸就屬于大批量了,大部分一批只有幾噸,由于批量小,難度大,成本高,這些都增加了開發難度。
專家預測,隨著汽車工業的升溫,內飾紡織品每年將以20%的幅度增長,和服用紡織品相比,汽車內飾紡織品要求優美的外觀,柔軟和溫暖的手感,同時要具有舒適性:包括手感,摩擦阻力、導熱絕熱性、透氣透濕性、氣味、抗起球性等特點。具有功能性:包括耐磨、色牢度、耐日曬、抗菌、抗紫外線、防污、阻燃、易清潔和尺寸穩定性等特點。具有裝飾性:包括織物結構、外觀風格、覆蓋性、花型色澤等特點。加強合作,抓住機遇,內飾紡織品必將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