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加工產業將逐步告別尖端設備依賴進口的歷史
繼第一代國產化大型激光切割機問世不久,完全國產化的第二代高性能大型激光切割機已經由武漢華工激光公司制造成功,并將于2005年下半年投放市場。有關專家對此表示,這標志著我國激光加工產業將逐步告別尖端設備依賴進口的歷史。
這是記者26日從正在此間召開的第五屆中國國際機電產品博覽會上獲悉的。
激光應用于材料加工,被譽為制造技術的革命。據中國光學會資料,我國激光加工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總產值已經從1999年的1.6億元猛增到2003年的12億元。但從整體實力上看,我國對高功率激光切割技術和成套設備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目前美國投入使用的激光切割機有25000臺,而我國僅有600余臺。
“關鍵原因就在于沒有掌握核心技術,造成采購成本過高,進而拖了整個制造業的后腿!”華中科技大學激光研究專家朱曉教授說,“國內高檔激光器、激光成套設備市場長期被國外產品占領。如激光切割設備,雖然過去國產的每臺售價才170萬元人民幣,遠低于進口貨70萬美元的價格,但切割性能不能滿足高水平加工的需要,因此我國為數不多的激光切割設備絕大部分仍是進口貨。”
2000年,華工激光公司以“國家激光加工工程研究中心”為技術支撐,耗資500萬美元收購有20多年的高技術切割機設計制造經驗的澳大利亞Farley-LaserLab公司。后來的發展證明,這是一項超值的交易。4年來,中方專家一步步摸清門道,對其控制系統消化和創新,打下了國產化的堅實基礎。
第二代大型激光切割機與正在批量制造的第一代國產化產品相比較,它的切割速度、切割質量和安全穩定性能都有了很大提高。另據了解,功能更加強大,品質更加卓越的第三代大型激光切割機產品的研發工作進展十分順利,樣機將于2005年初問世。
朱曉教授還表示,自上世紀90年代末至今,我國激光加工設備的工藝技術和制造水平有了重大突破,關鍵光學器件實現國產化,數控技術也有了大幅提高。加上通過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中國造”尖端激光加工設備在質量、功能、穩定性等方面與國際知名品牌的差距逐漸縮小,并正以理想的性價比贏得全球市場青睞。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叔子認為,完全國產化的新一代高性能大型激光切割機在武漢制造成功對中國有著重要戰略意義,不僅將進一步縮小國外產品的市場空間,并改寫世界激光加工產業乃至制造業的格局,而且對我國軍事工業也將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