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失信無序現象引發一系列矛盾和社會問題
頻頻上演“空城計”,如同趕集“大賣場”,會展業失信無序現象引發一系列矛盾和社會問題當心“會展”成“會斬”。
會展業已經成為我國具有可觀經濟規模的行業,以北京、上海、廣州為中心,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的會展業產業帶初步形成。據測算,國際上展覽業的產業帶動系數大約為1∶9,即展覽場館的收入如果是1,相關的交通、旅游、餐飲、娛樂、購物等社會收入為9。然而,就在各界看好會展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經濟效益,對展會充滿希望的時候,會展業中的失信無序現象也引發出一系列影響社會安定問題。
企業被展覽公司“涮了”
今年8月26日至28日,有80多家企業被一個叫做“博康”的展覽公司“涮”了一把。今年5月,刀剪之都廣東陽江的一些企業陸續收到一份傳真,稱要舉辦“2004(上海)國際刀剪及相關產品展覽會,同期舉辦2004中國刀剪產品采購峰會”。在經過證實后,企業紛紛搶訂所謂的剩余不多的幾個展位。然而到了展覽會舉辦的當天,沖著國際專業展會名號而來的企業卻險些遭遇“空城計”,不僅展館面積縮水,展會竟成了售賣打火機、小家電、環保餐具和手工藝品的集貿市場,而主辦方博康公司則是人去樓空,杳無音信。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9月下旬,佛山市珠江電器設備有限公司等參展企業又在第七屆廣州國際電力電工展覽會上被承展商科創展覽有限公司蒙了。9月22日下午,珠江電器公司辦公室主任李章慶趕到科創展覽公司辦公地,看到的現場卻是兩個辦公室大門已上鎖,辦公室里的電腦等辦公設備都不見了,辦公桌上一片狼藉。據其他參展單位稱,該公司老板9月6日在北京遇到臺風不幸去世了。筆者當時就在北京,北京哪來的臺風,充其量也就是幾級風力。
失信源于缺乏機制
就會展業存在的問題,筆者采訪了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會展經濟研究所所長劉宏偉。劉所長介紹說,會展業的失信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主動騙展,承展公司利用法律漏洞,并經過周密安排,參展單位無法核實其真假;另一類是被動騙展,這類公司的初衷是想把展會做好,但在項目運作過程中,由于展覽主題或是招商不好等原因,原定的規模達不到,不能收回前期投資,承辦方沒有勇氣承擔損失,于是卷鋪蓋跑人。國內大部分參展單位由于信息不對稱,缺乏這方面的信息來源,所了解的情況僅僅來自于主辦方提供的沖擊力、號召力十足的招展廣告和邀請函,因此往往容易掉入陷阱,屢屢上當受騙。究其根源,劉宏偉表示,我國國內會展業總體失信嚴重,而且一旦失信,辦展方不知去向,很難受到法律的制裁。
據了解,僅北京一地,帶有“會展”字號的公司就有2600家。“現在會展業幾乎是全行業的,”劉宏偉半開玩笑地說,“前兩年我們聊天的時候說,除了殯葬行業沒有會展外,其他行業都有會展了,而現在聽說連殯葬行業都有了自己的展覽會。”現在覆蓋全行業的會展經濟的準入門檻很低,劉宏偉介紹說,每年我國舉辦的會展有五六千個,但在UFI(國際展覽會聯盟)備案的僅有十幾個。北京還有4萬家廣告、公關、文化等類型的公司,這些公司隨時可以承辦會展;一些有會展舉辦經驗的個人也可以很容易地擁有一個10萬元注冊資金的展覽公司。這些規模小、經驗少的公司一旦進入市場,組織各類會展,失信問題很難避免。
“官方”責任不可推卸
會展業頻頻出現失信行為,“官方”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筆者調查發現,正是有的政府部門和協會,使得一些本無力承辦會展的展覽公司輕易實施騙術,并且屢試不爽。劉宏偉告訴筆者,我國雖然已經從名義上取消了會展審批制,但這一制度實際仍起作用。國內展覽會的立項并不是以招標形式出現,而以人情成分居多,一些會展企業依靠親戚、熟人等關系,向政府或行業協會交一部分資金,就可以得到該部門或協會的審批,這樣一來,展覽會在立項之初的非市場運作就為日后的騙展等失信行為開了綠燈。有的為增加公信力和權威性,還直接找一些政府部門或協會,讓他們當主辦方。
據了解,上文提到的“2004(上海)國際刀剪及相關產品展覽會”的主辦單位就是中國日用五金技術開發中心,協辦單位是陽江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陽江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不僅鼓勵企業參加,還把邀請函貼在了由其主辦的“中國刀剪網”上。而據珠江電器公司李章慶介紹,第七屆廣州國際電力電工展覽會是由廣東省電力行業協會掛名主辦,在交納攤位預訂費時,他曾咨詢過該協會和佛山電力行業協會。兩協會都稱展覽會已舉辦多年,以前的效果都不錯。筆者從珠江電器公司那里看到了邀請函,廣東省電力行業協會對科創展覽有限公司的答復意見是:廣東科創展覽有限公司關于舉辦“第七屆廣州國際電力電工展覽會”一事,經研究,同意作為該展覽會的主辦單位。
談及“政府行為”對會展業的貢獻,劉宏偉所長指出,在現在的國內會展業條件下,政府和行業協會對會展業品牌的建立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他們利用自己的先天優勢舉辦了一些大展,并走向了世界,但在一些細節上,卻出現了一些疏漏,也使自己的信譽受到了損傷。在會展業向市場化發展的道路上,政府或半政府性質的協會應該扶持品牌會展的建立,但怎么介入還是一個有待解決的課題。而現在解決會展業失信的一個最好方法就是媒體的監督。媒體監督的對象,不應該僅僅局限于這些承展公司,而是應該大大加強對審批單位的監督,從源頭上增加承展單位的可信度。